【第二章 蝸居生活——成都】第十節國慶前後(1 / 2)

戀愛中的人幸福的不知疲憊。趕地鐵,擠公交,大老遠的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可能就為去吃一頓飯。

多想就這麼簡單的幸福下去,在這個物質橫流的社會裏,想堅守這份簡單的幸福,談何容易。少了物質的保鮮劑,幸福就很容易過期。

國慶出行,租房,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差不多花光了我所有的積蓄。這可是我在成都奮鬥了整整一年的結果。一個人雖算不上省吃儉用,但也隻是保證了基本生活的開支。沒給爸媽寄過一分錢,連同事聚會也找各種理由推脫。

除了工作,逢假過節不上班,我都躲在出租房裏寫小說。也不求有誰看得到,更不求能出版賺錢。自己做自己的讀者,讀了一遍又一遍,才發現自己是小說裏可悲的主人公。

寫好一本書是很艱難的,好像要用去一生的時間。我寫的很慢,感覺寫不下去的時候,就不停地抽煙,想著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就有了某種堅持下去的渴望。大多的時候我都處在癡呆的狀態,腦袋一片空白,根本逼不出幾個字來。實在寫不下去了,就往床上一倒,一天也便這麼過了。

過著這樣的生活,沒有朋友,開銷自然也不大,還能積攢下幾個錢。現在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我不得不為以後的生活精打細算。

按我現在的工資,除去每月的租房和生活開支,每月存1000元,一年12000。想在成都周邊紮根下來,按最低的首付標準20萬計算,在無病無災,無其它額外開支的前提下,我需要打拚16.666……6的循環那麼多年。這是一個長到沒有邊際的數字,好像預示著我,在成都奮鬥出一套房子的首付,和這數字一樣遙遙無期。

在嚴彥麵前,我從未表現出我的憂慮,我不想我們才剛剛開始,就讓她和我背負同樣的生活重擔,畢竟我們還沒有到談婚論嫁的那一步。就讓這份簡單的幸福,多陪伴她一天是一天吧!

一切都像是命中注定的,哪些人該遇見,哪些人該失去,哪些人會有未來,哪些人不屬於自己。失去的一定不屬於自己,遇見的也不一定有未來。誰會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國慶後的幾天裏是很忙碌的,國慶前一月,公司接了一個大單,做了一個地鐵美食周的活動。雖然活動隨著國慶假期已經結束了,但是還是有很多後期工作要做,比如寫整個活動的通稿,發到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上傳播,進一步宣傳擴大本次活動的影響力,還有跟進處理銀行與商戶的債務關係,還要總結這次活動的得與失,為以後的工作積累經驗,等等各項繁瑣的事。

地鐵美食周,自然離不開地鐵和美食,也就是在地鐵站的附近,挑選一些美食商家,持某個銀行的特定卡,到指定的美食商家消費,可以打折或者免單。說白了就像是推銷信用卡一樣,幫銀行推銷指定的某種卡。做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手,除了四個專門跑市場的同事,辦公室的美工、文案策劃、行政助理通通上了前線,辦公室常常就剩下孔子一人堅守。

看上去這是一個很好做的工作,不就是找一些做美食的簽個合同,就能給店鋪帶去大批的客人,大把大把的鈔票。對於消費者來說,吃飯有人買單。互惠互利的事,誰不樂意接受。

其實不然,每戶商家有固定的客人,恰逢國慶假期也不愁沒有消費者。有的優質商家認為,打折免單的消費形式有損店的形象。令商家顧及最多的還是銀行方麵的合同,持卡消費的這部分錢,銀行沒有承諾具體的返現時間,合同上隻說一年之內。卡的推廣工作也是很困難的,針對的是有消費意識的年輕人,恰恰也是這類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消費觀念,不是輕易兩句話就能讓他們動搖的,他們同時擁有很強的自尊心,不像喜歡占便宜的大媽們,哪裏搞活動都有她們的身影,排一天隊就為了獲取如牙刷、紙巾……一類低廉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