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討論網絡經濟和粉絲經濟,但是,在過去的2015年,我們看到了新經濟的力量,及其帶來的很多具有活力的新物種,我們稱這類新族群為“網紅一族”。多年以前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在互聯網的連接和交流中,由於年輕一代對偶像和明星追逐,網紅被自然地催生和挖掘出來,於是產生了新的經濟現象,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
提到網紅,我們會想到很多人,比如明星富豪身邊的緋聞女友,社交軟件上身材搶眼、顏值出眾、粉絲群龐大的“美人”,或是因負麵消息一夜成名並通告不斷的“非明星類紅人”。在互聯網連接一切的大浪中,“紅”成了一件沒那麼困難的事情。無論你是否接受,眾多網紅背後的經濟效益已構成一股重要的新經濟力量。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互聯網技術與標準論壇的“萬物互聯驅動產業變革”議題中,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談到網紅現象。他表示:“在淘寶平台上產生了嶄新的一族,我們稱之為網紅一族,網紅一族的爆發和產生,是整個新經濟力量的體現。”
網紅已經演變為了一種經濟行為,強大的變現能力逐漸讓網紅成為品牌青睞的合作對象。2015年是網紅店鋪爆發的一年,紅人店鋪通常以一位年輕貌美的時尚達人為形象代表,以紅人品位和眼光為主導,進行選款和視覺推廣策略,憑借社交媒體的龐大粉絲群體進行定向營銷。百度指數平台“網紅”活躍率明顯遞增,說明人們對網紅的關注度逐步提高。
1000萬粉絲、1200萬元融資、1.2億元估值……目前網上最火的,莫過於“Papi醬”。這個自稱“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如今是“集人氣與財富於一身”。網紅經濟的良好前景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網紅這個角色,會成為介於多節點的連接者,這條線上包括製造商、設計者、銷售者、消費者和服務者。網紅們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下,展現了互聯網融合新經濟時帶來的無窮活力及無限想象力。
1.0時代的網紅,粉絲是碎片化的;而2.0時代的網紅,有積聚粉絲能量的微博、微信、淘寶、直播等平台,眼紅的隻會是消失了的老一代。一個是“老網紅”,一個是“新網紅”,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將人氣轉變成商業價值。比如鳳姐、小月月等人並沒有在極盛時找到良好的商業模式。因為,平台影響了發展前景。
神一般存在的網紅橫跨社交、媒體、電商、社群各個領域,是互聯網+人化學反應的典型產物,“簈絲經濟”已經成為過去式,而網紅卻神鬼不知一夜成名,背後的深層邏輯和引爆路徑到底在哪裏?
網紅具有極強的品牌傳播杠杆和營銷價值。還有人認為,網紅如果能找到更多、更穩固的商業模式,就不會轉瞬即逝。
(1)流量變成新商業的基本能源和血液。
網紅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互聯網流量的分散化和社群時代。電商賣家花大量的成本在淘寶直通車、關鍵詞引流上,不妨考慮從社交自媒體人身上去吸引更為精準的流量。可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流量代替廣告搜索,盡最大能力把每個人都吸引到“剁手”的鏈條上來,這就是社交電商的邏輯,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集散地,也是傳播者,一方麵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麵提升了轉化率。
(2)真實美女買家秀。
很多知名博主,要不拚顏值,要不就是自己已經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運作體係。拍真人買家秀是提升轉化率非常好的利器。從客戶心理分析,他更容易相信與自己同處一種身份的人——買家。相關數據顯示,有真實美女買家秀的店鋪的轉化率比沒有的高了86.7%。麵對這樣的數據,你還會覺得買家秀是無關緊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