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8年,因為夏姬惹的禍,他兒子殺死了跟母親私通的陳靈公同誌,導致楚國帶兵進入陳國,處死夏姬的兒子,平定混亂。陳靈公雖然死了,自有兒子。但是楚莊王卻沒有叫陳兒子接班,而是幹脆就此陳國滅了,陳國並入楚國,成了楚國一個縣。

大夫申叔時趕緊跑來進諫,給楚莊王講了個蹊田奪牛的成語。如果,一個人牽著一個牛,抄近道從你家的莊稼地裏走,把你家的莊稼踩壞了一條,你作為報複,就把他牛奪了。這樣的報複或者說懲罰,是不是有點過分呢?

一句話,使楚莊王醒悟,當即陳國複國,陳成公即位,開始給楚國當尾巴,搖著。

次年,楚莊王當政第十七年(公元前597年),他再次北上圍攻中原的核心國家鄭國。這都不需要什麼戰爭借口了,打鄭國成了每年的固定功課。楚莊王取霸位的途徑很簡單,用硬拳去打。這一次圍攻了十七天,鄭國人受不了了,就跑到祖廟裏哭,城上的守軍也跟著大哭,聲動天地。楚莊王聽到城上和城內的嗷嗷的哭聲,心裏不忍,就解圍後退。

結果鄭國人趁機都跑到城上,趕緊加固被攻破了城牆,重修戰備。楚莊王一看,鄭國人沒有出城投降的意思啊,於是再次揮軍圍攻,攻了三個月,終於攻入城來。

楚莊王把光膀子牽著羊向他表示順服的鄭襄公使勁數落一頓,這鄭襄公就答應得特別謙卑。楚莊王心想這麼謙卑的人,對國民也會很好,鄭國因此是不易被吞滅的。(不過這個揣測也未必對,對上級越謙卑的人,對下級可能越凶狠。因為他覺得上級就是要令下級謙卑。)不管怎麼樣,楚莊王覺得鄭襄公會得人心,於是不敢輕易吞並鄭國,兩國盟誓,鄭國宣布改當楚國的小弟,時間正是春末。隨即楚軍離開鄭都,南下回國。

自從晉國處理宋昭公被弑案件消極無為,鄭國就有了倒向楚國的意思,並且在同年開始和楚國結交。兩年後,晉國就來打鄭國,試圖叫鄭國重新追隨自己,於是楚軍當即救鄭。此後每一年,晉國都要來打一下鄭國,而楚國也都要來救。在以往的十一年中,晉楚兩國為了鄭國各自出兵十一次之多,幾乎一年打一次鄭國。鄭國就選擇了誰來打他,他就臣服於誰的英明策略。

此時晉國,晉景公在位已第三年,執政官郤缺退休,改命荀林父做三軍元帥兼執政官。這時聽說楚國又來打鄭國,晉景公當即命荀林父率兵南下救鄭。但是,晉軍動員比較慢,到了夏天六月,荀林父率領的援軍才慢騰騰地在一片蟬聲喧囂中趕到鄭國。

拖拖拉拉來到黃河北岸的晉軍,就要不要和楚軍打,產生爭議,中軍元帥荀林父認為鄭國已經投降楚國了,不如回軍,等未來鄭、楚之間有了嫌隙,我們再找機會打鄭國,迫使鄭國回來就可以了,不要跟楚軍交戰。但排名第二的中軍佐先穀(先軫的孫子),是此役的災星,說:“如果在我們這一代失去霸主地位,不如死!因為敵人強大就後退的,非大丈夫也!”

荀林父不從,於是先穀帶著自己的部隊獨自渡過黃河南下。荀林父看先穀率本部擅自渡河了,沒辦法,隻好命令晉軍也全部跟進,渡過黃河,在邲地屯駐。

這個荀林父是論資排輩進入軍隊的,他最早是晉文公重耳的駕駛員,因為是給領導開小車的,升得就快,如今當了三軍元帥,但是管戰馬還可以,管人就不行了。而且他是今年剛當上的,威信還沒有樹立,還不能有效地向下推行命令,領兵出征,先穀等人也就敢於不聽他的。

這時候,晉軍的三軍將佐級別和排名次序,依次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現在中軍元帥是荀林父,中軍佐將是先軫的孫子先穀,此人是此役的災星。從秦國逃回來的那個“徐庶”士會擔任上軍將,郤克作為上軍佐(是郤缺的兒子)。擔任下軍將的是趙盾的兒子趙朔,欒枝的兒子欒書做下軍佐。

前執政官趙盾的異母弟兄趙括、趙嬰齊擔任中軍大夫,鞏朔、韓穿擔任上軍大夫,荀首、趙同擔任下軍大夫。韓厥依舊擔任任司馬(韓厥沒變,還是監軍,以前他監軍處死過亂跑的趙盾車夫,受到表揚)。

晉楚兩軍作戰序列:

晉軍一方有兵車六百輛,步卒約四萬人。

楚軍這時候正走在南下回國的路上,聽說晉軍渡河向南了,於是楚軍也把車轅調轉向北,北上到邲地(今河南滎陽地區),與晉軍遙相對峙。

隨即,楚莊王派使者來到晉營,用比較客氣的語氣說:“我們的大王年少時就死了父親,說話沒有文采,有啥就直說啥。我們這次來,是因為先君成王、穆王都來過鄭國這裏,所以他也來了,隻是想訓定鄭國,豈敢得罪晉國。二三子不必淹留於此。”

意思是我們楚軍沒有想和你們晉軍開戰的意思,請你們回去吧。我們也回去。

當對方說不想打的時候,我們如果說非要打,就會形成對方想和平,我們要生事,我曲敵直的形勢,使自己處在不道義的位置。於是,上軍將士會就回答楚國使者說:“從前周平王命我先君晉文侯和鄭國一起夾輔王室,現在鄭國人不幹這個了,寡君因此叫我們來問問鄭國怎麼回事,豈敢辱您前來。敢拜辱貴國君相問。”

意思是我們隻找鄭國,也不是對著你們來的。

中軍佐先穀這個災星又不滿意了,派中軍大夫趙括重新回答楚國使者。趙括上去就把楚國人嗬斥了一頓:“我們剛才這位發言人的發言完全不對。我們的晉主席說的是,要我們群帥把楚國人的腳印全趕出鄭國,不要回避楚國人。我們無所逃命。”

意思是,非要打。這就形成了楚國愛和平,而晉國要鬧事的晉曲楚直局麵,勢必令楚軍卒激怒,而晉國士兵理弱而不太賣命。

並且,晉國將佐內部的矛盾分歧也暴露在楚使者麵前。這就給了楚莊王利用它的可能。於是,楚莊王采取了與晉國人講和,從而形成楚直的局麵,同時私下刺激晉國的主戰派出戰,使晉國又落到背信棄義、好戰而“曲”的局麵。

(先穀的爺爺就是先軫。明年,先克由於對此邲戰的失敗直接負責,被晉景公滅族。老先家榮耀了四十年,到這裏就完了。)

於是,楚莊王又派使者再來晉軍,請求講和。晉元帥荀林父同意,於是楚、晉說好講和,並且約定了會盟日期。

然而,隨後過了兩天,楚莊王又派出一輛戰車,向晉軍營壘挑戰。以此刺激晉軍中的主戰派出戰,形成晉國非要打的晉曲楚直局麵。從而令楚軍士卒憤恨於晉軍並且鬥誌昂揚。(楚軍已經在對鄭作戰中打了三個多月,士卒疲勞,如果楚莊王這時候非又要和晉國人打,楚卒也許會抱怨。而且,鄭國降楚後,楚莊王禁止士兵進城搶劫,士兵一無所得,現在再打仗,肯定不賣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