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我發現我女人在一旁用本子記了起來。也難怪,我不會做菜,我家來親戚朋友都是我女人下廚掌勺。
鍾先生見我女人在一旁認真地記著,就又興奮地講到了西瓜。
他啜了一口茶後,說:“除作為水果生食,西瓜更可做菜入饌。西瓜做菜最佳部位是瓜皮,西瓜皮又名翠皮或青衣,削去表層老皮後可切成絲、片、塊,采用燒、煮、炒、燜、拌等烹調方法,可做出‘翠皮裏脊’‘糖醋瓜皮’‘清炒青衣絲’‘涼拌西瓜’等菜肴,其味皆清鮮爽口,不遜於任何一種瓜類蔬菜。西瓜瓤也可入肴,用其切塊燉肉或掛糊炸,味道都很不錯。”
應該說,鍾先生對食品的研究很不一般了。
有一年的春天,鍾先生約我去吃得莫利燉魚。關於得莫利燉魚我聽說過,那是在哈爾濱以東兩百多公裏的方正縣伊漢通鄉得莫利村,豆腐、寬粉條子和烏蘇裏江中撈上來的鯉魚燉在一起吃,是村民們吃個熱乎的老做法。村裏人在路邊開了小吃店,就用這道特色菜招攬過往客人,久之,得莫利燉魚就成了食林新貴,得莫利村也因此成了“黃金碼頭”。據說,每年在此聞香下馬的食客就達百萬人之多。
春日的一個早晨,我和鍾先生一行四人驅車前往方正縣的得莫利村。
抵達得莫利村時,正好趕上飯口的時間,得莫利村的家家飯店都是客似雲來。
我們走進電話預定的那家飯店。
入得廳堂,坐後,鍾先生先淨手,然後點了一道得莫利燉魚。
四十分鍾左右,得莫利燉魚被服務員端上桌來。
鍾先生說:“燉這種魚就得慢功夫,講究的就是個火候。”
直徑得有二尺的巨型陶瓷盆內,放著兩條二斤以上的鯉魚,還配有大豆腐,粗粉條子,紅辣椒。
我們四人開“造”,那魚肉真是鮮嫩無比,暗香盈口。
鍾先生輕輕擊掌,一句“美哉”脫口而出。
鍾先生對我們介紹說:“做這種魚要選鮮活的二斤以上的鯉魚,在清水裏養一段時間,除去土腥味。撈出來,開膛去內髒,不過油,不斷開,不打花刀,整條的下鍋燉。至湯濃肉爛,粉條夠火、豆腐入味為妥。”
……
飽腹之後,打道回府。車上,鍾先生無限感慨:“這個得莫利燉魚,隻能在這裏能燉出那個味,換個地方就是神仙也沒轍。”
大家附和著說是。
鍾先生雙眼凝望著窗外的遠處,許久,說:“天下的美味無盡,吃了這,又想那,沒完沒了,何時是個終止呀!”
鍾先生說完這話後,一臉茫然,雙眼裏流出了很多的淚水。
我想,鍾先生對美食的鍾愛是達到一定的境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