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錢伯斯在嚇唬誰?(1 / 1)

錢伯斯在嚇唬誰?

總編簽字

作者:張群英

大約2年前,思科CEO錢伯斯曾說,到2015年前6大IT廠商中最多隻有3家生存,甚是危言聳聽了一陣子,引得業界紛紛猜測死掉的會是誰。

就在上周的一次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錢伯斯再度重申他的預言,說“你將會看到IT市場進行一場殘酷、無情地整合,在前5大IT廠商中,將隻有2家或3家能夠繼續保持5年前的發展速度。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要學會改變。”他認為,科技產業的高速發展將成為該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甚至為地球上每一家企業帶來一場“大屠殺”。

我想錢伯斯想表達的第一層意思是說,IT產業競爭越來越殘酷,昨日王者若不改變明日就會被邊緣化。隨著雲和移動互聯快速轉入規模性商業應用發生巨大轉變,傳統IT陣營的大公司昨日輝煌的光環,擋不住今日紛紛陷入困境,麵臨四麵楚歌的危機——股市表現不振、裁員消息接踵而至、產品老化營收滑落、高額利潤不再,昔日成功者似乎陷入了一個陷落的詛咒,麵臨何去何從的質疑。

正如錢伯斯所言,科技產業的高速發展將成為整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甚至為地球上每一家企業帶來一場“大屠殺”。巨變亂世,變是永恒不變的兵法,而在雲和互聯時代,更需要快速變化,2000年第一波高科技大發展時期“快魚吃慢魚”的互聯網規律再度顯現巨大威力。所以我們看到從IBM到微軟到英特爾等傳統IT巨頭雖然紛紛祭出轉型大旗,卻被認為轉變動作太慢而備受華爾街“白眼”。錢伯斯的說法“與被淘汰企業相比,繼續存活的企業能以更快地速度應對市場變化”雖是老生常談,卻是大實話。

不過,錢伯斯的另外一番話,卻讓人覺得他在嚇唬人。錢伯斯曾說非常沉迷於中國傳統文化,我想他一定記住了“亂世出英雄“這個撩撥人心的說法,所以才會高調宣稱“在過去的幾年中,思科最初的競爭對手大部分已經被市場淘汰。而到了2018年,思科當前的競爭對手同樣將所剩無幾”,實際上他想說的是思科會在5年後實現他去年放出的豪言“成為全球第一大IT公司”。他展示了一張表格,上麵羅列了從1990年到今天被思科“幹掉”的對手,而在2018年將被“幹掉”的對手中,最引人注目的名字是華為。

4月初華為再度表示在可見的未來不上市,2018年做到700~800億美元規模。錢伯斯就說了:“世界上的每一家公司都要麵對現實……對於私人控股公司,無論位於地球的哪一個角落,在未來5年內87%都將遭遇重大資金短缺問題,隻有約10%能從中恢複元氣。”我想說,這一點上錢伯斯低估了華為管理層的智慧。從發展軌跡看,華為在走那些傳統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如摩托羅拉、諾基亞、阿爾卡特、愛立信等走過的老路子,即從後端係統設備擴張到終端手機業務。但是,與他們相比,今天的華為在嚐試一條完全創新的路子——大舉進入規模達1.4萬億美元的龐大企業市場。這是傳統的電信設備商從未走過的“野路子”,而在我看來,恰恰是這一步,幾乎從戰略上為華為規避了重蹈摩托羅拉們覆轍的可能性。我們看到,無論從資金的角度,還是從華為在企業業務市場的進擊速度,華為都在竭力追求穩健發展,且對自身“硬件公司”的角色定位認識清晰,不貪心、不貪大,頭腦清晰。

“在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機會主義,我們要有戰略耐性。”我想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這句話講給錢伯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