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趁熱。”
“啊!日子過得真快!又到了吃良鄉栗子的時候了。”
“像我們這種住弄堂房子的人,差不多是不覺得季候的。春、夏、秋、冬,都不知不覺地讓它來,不知不覺地讓它過去。前幾天在街上買著蘋果柿子、良鄉栗子,才覺到已到深秋了。”
“向來有‘良鄉栗子,難過日子’的俗語,每年良鄉栗子上市,寒風就跟著來了。良鄉栗子對於窮人,著實是一個威脅哩。”
“今年是大荒年,更難過日子吧。咿喲,這幾個年頭兒,窮人老是難過日子,不管良鄉栗子不良鄉栗子。‘半山梅子’的時候,何曾好過日子?‘奉化桃子’的時候,也何曾好過日子?”
“對了,那原是幾十年前的老話罷咧。世界變得真快,老是良鄉栗子,也和從前不同了。”
“有什麼不同?”
“從前的良鄉栗子是草紙包的,現在改用這樣牛皮紙做的袋子了,上麵還印得有字。栗子攤招徠買主,向來是一塊紅紙上寫金字的掛牌,後來加用留聲機,新近留聲機已不大看見,都改為無線電收音機了。幾乎每個栗子攤都有一架收音機。”
“這不是進步嗎?”
“進步呢原是進步,可惜總是替外國人銷貨色。從前的草紙紅紙,不消說是中國貨,現在的牛皮紙、收音機,是外國貨。良鄉栗子已著洋裝了!你想,我們今天吃兩毛錢的良鄉栗子,要給外國賺幾個錢去?外國人對於良鄉栗子一項,每年可銷多少牛皮紙?多少收音機?還有印刷紙袋用的油墨和機器?……”
“這是一段很好的提倡國貨演說啊!去年是國貨年,今年是婦女國貨年,明年大概是小孩國貨年了吧。有機會時你去上台演說倒好!”
“可惜沒人要我去演說。演說了其實也沒有用。中國的軍備、交通、衛生、文化、教育、工藝,哪一件不是直接間接替外國人推銷貨色的玩意兒?”
“唉!——還是吃良鄉栗子吧。——這是‘良鄉栗子大王’你看,紙袋上就印著這幾個字。”
“這也是和從前不同的一點,從前是叫‘良鄉名栗’,‘良鄉奎栗’的,現改稱‘大王’了。外國有的是‘鋼鐵大王’,‘煤油大王’,‘汽車大王’,‘我們中國有的是瓜子大王’,‘花生米大王’,‘栗子大王’,再過幾天,‘湖蟹大王’又要來了。什麼都是‘大王’,好多的‘大王’嗬!”
“還有哩!‘鴉片大王’,‘麻將大王’,‘牛皮大王’……”
“現在不但大王多,皇後也多。什麼‘東宮皇後’咧,‘西宮皇後’咧,名目很多;至於‘電影皇後’,‘跳舞皇後’,更不計其數。”
“這是很自然的,自古說‘一陰一陽之為道’,有這許多‘大王’,當然要有這許多‘皇後’才相稱。否則還成世界嗎?”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