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利益交換(2 / 2)

黴國代表團也知道中止一個已經在履行的合約是很困難的,內部人經過商量,終於又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無論華夏的官方,還是民間不能跟印度有糧食上的貿易。黴國之所以提出了這個要求,原因是孟山都集團已經開始了對印度的布局,孟山都公司的打量轉基因種子,已經在印度開始種植了。孟山都集團相信,用不了幾年,印度就會變成另一個阿根廷,黴國的利益還是有後備力量的。

華夏的代表團一聽,這根本就不是一個要求嘛。華夏跟印度的關係幾十年來一直就很緊張,上個世紀60年代,華夏還跟印度打了一仗,雖然收回了一些國土,但藏南一些個領地還是沒印度人實際占領著,因此,這也是華夏高層的一個心結,也是整個華夏的恥辱。

黴國人要在印度搞轉基因實驗,要從印度掠奪財富,這事跟華夏關係不大,倒是跟列顛國有些糾葛,因為,印度跟列顛國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印度也是上幾個世紀列顛國的殖民地,也是列顛國的在海外的一個勢力範圍。在華夏代表團看來,這倒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事情,盡管華夏民族有著助人為樂的品德,可是對待自己的一個近似於敵對的國家,有什麼事情還是看熱鬧的好。於是,華夏代表團沒有考慮就答應了黴國代表團的這一請求。

黴國代表團在華夏住了十幾天,反複磋商也有十幾次了,這次倒是最痛快的一次。盡管華夏人不理解,但是黴國方麵還是很高興的。華夏人是看到的眼前利益,黴國人看到的可是長遠利益。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兩個人是如此,兩個國家更是如此,打打合合,曆來都是這樣。就拿華夏幾千年前的戰國時期還不是這樣,上百個國家最後隻剩下7個大國,到最後秦始皇統一華夏,還不是誰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英雄?

華夏的曆史盡管有數不清的教訓讓華夏子民去借鑒,可是很少有人去關心這個。就拿華夏的絕大多數的城市來說,根本就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共用設施是建了拆,拆了建,反反複複幾十次,不知道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就拿一個城市的下水道來說吧,整個華夏就沒有一座城市有像樣的排水係統,京城如此,海上如此,小城市更不說,就連最為發達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川市也是一樣,隻要一下大雨,整個城市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個人在網上曾調侃華夏近年來為什麼在國際跳水項目中屢屢奪冠,那是因為華夏的各個城市,隻要一到雨季,處處是水,每個國民都是在水中搏鬥,早就練就了一身功夫。要是下一步,華夏的城市不徹底改造,那麼華夏的國民各個都是遊泳健將,在以後的奧運會當中,遊泳項目也遲早會被華夏人囊括的。

黴國代表之所以提出了這麼一個,在華夏人看來無所謂的一個要求,就是變相的讓華夏跟印度變得更加敵對。試想啊,華夏的西疆已經發展成為華夏的糧倉,也可以說是世界的糧倉。那麼,西疆的糧食下一步的銷路就是一個大問題。在國內,西疆的糧食是消化不了的,隻能出口,而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除了華夏就是印度了,要是印度不幫著華夏人消耗糧食,那麼,華夏西疆的糧食將會多的無處儲存,到了最後,國家就會慢慢取消對於糧農的補貼,也就會嚴重打擊西疆的糧食產業積極性,最後絞殺華夏剛剛興起的糧食產業。

華夏近幾十年來,盡管經濟發達,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很多的基礎產業並不是很穩固。幾十年前,華夏的東北就是全國的產量基地。可是近幾年來,東北的糧食產量日漸萎縮。一個原因就是不注意土地保養,導致大批的黑土地成了黃土地外,國家的政策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現在的華夏,尤其是基層幹部的升遷,都是以GDP來衡量的,每個幹部的任期內隻要產值上去了,官職就上去了。而農業的產值是微乎其微的,都注重工業的發展了,農民的處境就越來越難了,大批的農民進城打工,荒廢了土地,產量就銳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