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泰勒還有什麼不可答應的?就是龍丹再提出一些要求,泰勒也敢應承了。因為,他是決計沒有想到龍丹會答應自己提出的天量資金的。往年,華夏政府能購買黴國的國債幾千個億,黴國總統都能樂得好幾天睡不著,自己這趟來華,可是立了一個天大的功勞啊。本來黴國政府的計劃隻是最多每年5000億美元而已,至於第二年能不能購買,到時候再說。泰勒本來是想獅子大開口,為難一下龍丹的,泰勒以為龍丹肯定回討價還價的,沒有想到的是,龍丹竟然一口氣答應下來了。泰勒那個高興就甭提了,至於原先預定的給與龍丹的哪些小小恩惠,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了,泰勒就忙不迭的說行,泰勒就在華夏政府的監督下完成了合約的簽訂,興高采烈的回國了。
沒有幾天的功夫,龍丹的第一筆資金就到達了黴國,購買了第一筆美國國債。國內的銀行可就坐不住了,開始的時候,一些銀行的行長們還是悄悄的打聽,到了後來,就削尖了腦袋,托人轉麵子的要跟龍丹會麵,爭取與龍氏企業新的合作。而這一次合作,就不是存款的事情了,而是為龍氏企業貸款的事了。也不知道是怎麼走漏了風聲,國內各大銀行都知道龍氏企業已經把餘款跟流動資金提空了,都購買了黴國國債,還需要一大筆資金來充實企業流動用項,各個銀行就展開了公關,力爭在這一次與龍氏企業合作一次,爭取最大的利益。
銀行也是企業,不過,銀行買進的是低價的“錢”,賣出去的就是高價的“錢”。如果一個銀行隻進不出,那它也是一個虧損企業。在銀行的貸款戶中,每年都有一些死賬呆賬的,那就是收不上來的錢。可是要與龍氏企業打交道,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算是龍丹想要自己的企業破產,都是一件難辦的事情,因為,龍氏企業太龐大了,龐大到涉及了國計民生的問題。別說龍丹不想讓他破產,就是想破產,國家都不會讓他如願的。因此,銀行跟這樣的企業打交道,是有百利無一害。
最先行動的就是G行跟K行了,現在G行的總行行長是錢宜鐸的,自從魏財生升任國家銀行的行長,他就把自己的副手提拔了起來。錢宜鐸也是最先從魏財生那裏知道這個消息的,魏財生畢竟是國家銀行的行長,內參報是經常看的,消息來源也很廣,上麵也是有些人脈的,不然的話,隻憑業績也不會做到國家銀行行長的。錢宜鐸在知道了這個消息後,第一時間就組織人馬,分析了龍氏企業的全麵情況。根據分析,龍氏企業在短時間內是不會從銀行貸款的,若是需要的話也是兩年之後,不過,要是坐等到兩年之後,就沒有戲了,必須現在就開始行動,給與龍氏企業最優惠的條件,最大限度的做出支援龍氏企業的姿態來,才能打動龍丹的心,讓龍氏企業能從G行貸款。
如果,龍氏企業從G行貸款了,那麼資金的流水必然就放在G行,G行就等於有了天量的存款餘額。眾所周知,龍氏企業的利潤率是非常的高,無論怎麼做,也不會出現虧損的,就等於龍氏企業從G行貸出款了再存在G行裏,G行就幾乎分文未動的賺取了極大的利差。這樣的好事,也就能發生在龍氏企業,要是把這樣的好事放過了,除非這個銀行行長的腦袋進水了。
錢宜鐸組織的公關班子,先是撰寫了幾十頁的服務條款,做了單獨對龍氏企業跟員工的承諾的好處,先讓中層幹部對龍氏企業的中層進行公關,自己則帶領幾個自己行裏的精英團隊,對龍丹進行了專訪。當然,錢宜鐸的這個專訪也是魏財生給爭取來的。錢宜鐸在見到了龍丹以後,先是給龍丹簡要的介紹了G行的服務跟承諾,就把厚達幾十頁的資料交給龍丹,龍丹看了看後,就說道:“錢行長真是有心了,竟然把工作做的這麼細致,看來,我若是不從G行貸款的話,倒是辜負你們的一片心意啊”。
錢宜鐸就虛心的道:“龍總,雖然我們G行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這還是不夠的,在今後的合作中,隻要是龍氏企業提出的,我們G行無條件執行,無論從資金量還是服務,我們爭取都要做到最好,我們準備在全國的龍氏企業中派遣大量的G行工作人員,對龍氏企業進行無償的不間斷式服務,這樣的話,可以替代出大量的龍氏企業的工作人員,這對於龍氏企業的管理將會帶來極大的方便”。
龍丹一聽,G行的動作真是大,以後連自己的財務人員都不用工作了,隻是靠G行的服務就能開展工作了。根據錢宜鐸的介紹,龍氏企業的財務預算跟支出,小到發工資,大倒資金流的去向,G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全部操作。龍丹就想,G行的這個辦法還真是厲害,如果真正按照這個辦法去執行,以後龍氏企業的存款就隻有存放到G行了,就是財務人員想不存都辦不到了,因為,各個環節都有G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