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的來使,張口就要300億瓶的配額,這實際上就是讓整個倭國人都能飲用。早在二戰後發展初期,倭國人為了加強國民體質,就是通過法律的形式,寧可在其他方麵有所損失,也要使每個倭國人都能每天飲用上一杯牛奶。這一舉措,在當時看不出什麼來,可是幾十年後就看出了端倪。在上個世紀以前,倭國人的平均身高可是全世界數的著的矮的,可是幾十年的強身健體的政策,平均身高硬是長高了一大截,終於摘掉了倭國矬子的稱號,其平均身高可以媲美華夏人了,不能不說,倭國政府的高瞻遠矚。一個政府如此,不能不說是其國民的福氣。
這次的來華,倭國人可是誌在必得,不但派出了訪華大使,一方麵從官方層麵進行攻關,二一方麵還派出了以三菱集團社長咽氣二十一為首的民間訪華團體,重點對龍氏公司進行友好訪問。倭國政府探聽到,咽氣二十一本人於龍丹有私人交情,就委派咽氣二十一為首,組織了訪華團體,意在對龍丹進行人情攻勢,以便拿下更多的強體飲料配額。
要說咽氣二十一郎的公關團體還真是不簡單,早就派人對龍氏公司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當咽氣二十一郎聽到,龍丹正在對華夏的西疆進行開發,需要很多大型的機械,就免費提供了1000台大型挖掘機和1000台大型推土機,並免費派人技術服務。咽氣二十一郎的這一招還真管用,因為龍丹要開發西疆,所用的自然免不了使用大型機械,而大型工程機械就是三菱重工的拿手產品,其性能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咽氣二十一郎這一手,可是高明的很,不但討好了龍丹,為更多的爭取到強體飲料的配額打下了基礎,還為自己的機械更多的出口到華夏奠定的基石。不說別的,就算是龍氏公司,單單這區區2000台套機械是遠遠不夠的,等龍氏公司的工作人員使用習慣了,自然就覺得倭國的機械好用,龍丹後來還真的從倭國的三菱重工集團采購了2萬多台套大型機械,加上後續的零配件,讓倭國的三菱重工集團發了一個大財,這是後話。
由於倭國人的策略較為高明,加上捐贈給了龍氏公司的大型機械,再加上華夏與倭國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華夏政府也希望挽回這樣的局麵,就認同了對倭國的出口,答應給了倭國每年100億瓶的配額。這個結果,大出倭國政府的意料,別看倭國開口就要300億瓶,他們也知道華夏政府不會滿足自己的,所以就來了個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招式,結果還真的奏效了。因為倭國人知道,黴國牛逼哄哄的,不過是從華夏人手裏買走了50億瓶。倭國人口比黴國人口還少一個億,卻多出來了50億瓶,這就使倭國上下舉國歡騰。甚至有人吹噓,要這樣下去,要不了幾年,國民體質就要超過華夏,趕過黴國,成為國民體質第一強國。
接下來就是韓國了,韓國這個半島國家,曆史上都是華夏的附屬國,隻是上個世紀以來,在黴國的支持下發展迅速,才成為了亞洲四小龍。韓國人曆來自大,雖然國家曆史不怎麼長,可是偏偏要打腫臉充胖子,硬要說自己的國家曆史悠久,說什麼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中醫源自韓國等等。教科書上竟然這樣寫,國民竟然敢承認,也算是個奇跡。
韓國人來華夏要強體飲料的配額可不像倭國那樣積極,可是不情願的,原本就根本不想進口華夏的什麼飲料。韓國人的想法就是買回幾瓶回去,研究研究,把配方搞出來,然後再到世界上申請幾個專利,就說是韓國人發明的就是了。可是,幾大財團組織了頂尖的科研隊伍,浪費了不少財力物力,愣是沒研究出華夏的強體飲料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他們就算是破解了配方,可是他們卻搞不到龍泰的能量水晶球也是枉然,這個可不是配方的問題。
韓國隻有幾千萬人口,軍隊的人數也不可能很多。他們采購回去必然也是全民皆用。但是韓國的來使的要求絲毫不必倭國人少,張口也是100億瓶。華夏的外交官都納悶,如果是華夏真的出口給韓國100億瓶,就拿麼幾千萬人,難道天天喝飲料當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