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單位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人浮於事。本來一個人能做的事情往往安排三個人以上去做,成了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象。百貨公司是商業局的重頭戲,百貨公司的好壞,牽扯到方方麵麵的利益。正是由於百貨公司的好名聲,同樣也造成了小縣城的人們都想方設法托關係進入。本來百十人的公司,幾年間膨脹成了上千人的大單位。
百貨公司在各鄉鎮,大的廠礦企業都有自己的零售商店。這也是物資緊缺的年代,商業係統服務於大眾的而一個舉措。但是,隨著近年來不斷的人員進入,各下設機構也成了人滿為患的局麵。一個商業機構,人員隻要超出了正常的管理,虧損就在所難免了。百貨公司下設的20多個零售商店,能盈利的隻有幾個而已,絕大部分是嚴重虧損的。於是,公司的高層痛定思痛,下決心改革。讓有能力的管理人員走上管理崗位,大範圍的在公司內部進行人事調整。
龍丹在商業街營業部搗騰的那些事,公司領導自然是聽說的,於是,讓龍丹去虧損最嚴重的一個零售商店去做經理就板上釘釘了。
公司領導把龍丹叫到了公司,又是誇獎又是鼓勵,隻把龍丹誇得地上少見,天上少有。龍丹也知道這是公司領導灌得迷魂湯,也隻有傻乎乎的喝下。也因為龍丹是個高傲的人,也相信自己的能力,於是,決定聽從公司領導的安排,去市南郊區的一個煤礦的零售商店,走馬上任了。
這個商店叫安閑商店,名符其實,工作人員是夠安閑的,每天早上9點還不開門,下午不到5點就關門,近20號人的一個商店,真正上班的不到十個。除了發工資的日子,大部分人你是見不到了。反正是國營單位,鐵飯碗,大家混的就是日子,誰也不礙著誰,你好我好大家好。商店經理不說職工,職工也懶得管經理的那些爛事。即便是賠光了,那也是國家的事情,沒有人去真正操心。
龍丹上任伊始,也不好做太嚴厲的的說辭,開除人更是沒那個權力。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求公司領導把財務和采購員兩個人員換了,換上了自己的熟人。公司領導也明白,沒有自己的得力部下也指揮不動,這個要求也就答應了。
龍丹上任後,基本是光看不說。不是去礦區的居民聊天,就是在附近的集市上轉悠。也不見有什麼動靜,接連一個多月,龍丹不是請這個吃飯,就是請那個喝酒。公司領導也來了幾次見龍丹無所事事,就找龍丹談了了幾次話。問龍丹有什麼困難,或者有什麼舉措,龍丹都是笑笑說:“不急,慢慢來”公司領導也沒辦法,總不能剛換上個經理再撤掉,於是就由著龍丹搗騰去了。
其實,龍丹也沒閑著,龍丹光是礦區的廠長辦公室就去了不下十幾趟,幾乎把礦上的領導請遍了,為的是今年礦上的幾千斤防暑茶。安閑礦區有2000礦工,每年都要發放2斤防暑茶的,是七八元一斤的茉莉花茶,但如果把這個生意搶過來,雖然賺錢不是很多,給商店十幾個人發發獎金,還是用不了的。
龍丹把礦區防暑茶的生意攬到手,就立馬去了江南省,江南省金花縣。龍丹有個大學同學叫李峰,在大學的時候沒少喝李峰的茶葉。每年李峰從老家返校,都待上幾斤各式各樣的茶葉讓同學們嚐鮮。龍丹知道,李峰家鄉的茶葉是非常便宜的。市麵上賣7,8元一斤的茉莉花茶,在金花縣還不到一塊錢,這裏麵的利潤是極其豐厚的。
龍丹帶著魯中市的土特產去了同學李峰的家鄉,見到了李峰,細說了自己的想法,由李峰帶著,去了一家李峰認識的茶廠,叫隆盛茶場,,茶場的老板叫盛洪,很是好客。龍丹看好了貨,交上了定金,就回到了魯中市。龍丹急忙趕回來是為了辦理彙票,在當時,去外地購貨是相當麻煩的,不比現在拿著銀行卡就可以通行世界各地。在那個年代除了帶現金就是辦理彙票了,帶現金是不可能的,因為會很危險,辦理彙票即便是不背書,錢數是要寫上去的,而且不能改動。龍丹回來把彙票辦理妥當,又立馬回到了金花縣的那家茶場,把彙票交給了茶場老板盛洪。盛洪早就組織好了貨源,租了一輛大車,由龍丹押著車,把茶葉運回了魯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