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龍丹受傷(1 / 2)

龍家灣的南邊不足五裏路,是何家灣,何家灣地勢平坦,占地麵值極廣,是個大村,足有3000多人。龍家灣村人口較少也就700來口,但有一個優勢,是處在何家灣的上遊。特別是政府修建了大型水利係統,通往各村都修建了灌溉水渠。但何家灣的灌溉水渠是從龍家灣村邊流過,水庫一放水,自然是先流經龍家灣。一般的慣例都是龍家灣先用,灌溉完畢後,才會輪到何家灣使用。本來也沒有什麼,上遊先用是自然規律。可這幾年文攻武鬥蔚然成風,那個村莊沒有幾個刺頭?在這些刺頭的挑撥下,爭奪水利的最先使用權的鬥爭便開始了。

自從修灌溉渠道,水利渠道兩邊的村莊莊家再無天旱之憂,都種起了冬小麥。冬小麥的種植最是簡單,隻要有水,基本不上不用施肥,就能獲得好收成。秋分時節種上小麥,隻要在入冬之前澆上一遍過冬水,小麥的成長自然不是問題。因此,入冬前的這遍水尤其重要。

一開始龍家灣與何家灣的幾個刺頭爭吵,吃虧的自然是比較老實的龍家灣的農民。吃虧後,誰也咽不下這口氣,就回村招人報複。龍家灣的人報複後自然是打了何家灣的人,何家灣的人自然也是回村招人報複過來。一來二去,人是越找越多,慢慢就發展成了幾百人的械鬥。到後來,看熱鬧的小孩子也加入了戰團,頻繁的用石子打人,漫天的石子飛舞,竟然把何家灣的人打了個不也樂乎。直至後來何家灣的幾個刺頭拿來一杆土製獵槍,龍家灣的人才感到了害怕,一哄而散逃了開去。這中間,龍丹就混在械鬥的人群中扔石子,因為逃的慢,被獵槍打出的漫天的鐵砂子打了正著,昏了過去。

何家灣的人一看用槍打了人,看著被打倒了,以為是死了,出了人命也是害怕,看著不妙就樹倒猴孫散,一哄而去。

龍信聽到消息,連忙把小龍丹背回家,找到躘髯老人急切的救治。躘髯老人忙活了半天,又是推功過血,又是按摩,小龍丹才悠悠醒來,全家人才鬆了一口大氣。

龍家灣一代老百姓,很多人都有獵槍。這種獵槍槍筒很長,都是用無縫鋼管焊接而成,用的槍藥大都是黑火藥,爆炸力不強,也沒有彈頭,就是塞上一些鐵砂子硬石子什麼的,因為沒有膛線,打出的距離不遠且較分散,是標準的散彈槍,殺傷力不怎麼大,大都是用來打野兔的,一般殺傷距離是30米左右。龍丹也是命大,且距離超過30米,背上被獵槍打出了鐵砂子出了幾個血窟窿,倒無生命之憂。之所以昏了過去,也是一震一驚嚇,加上頭上也挨了幾粒鐵砂子,畢竟小龍丹才是6歲多的孩子。

出了這場事故,躘髯老人加強了對小龍丹的管教,又嚴厲囑托龍信,不讓龍丹亂出去。龍丹自此除了上學,就天天跟著躘髯老人練氣學醫,一段時間下來,竟然進步了不少。

那天的械鬥的消息,自然慢慢傳到了公社派出所。雖然說公檢法亂七八糟的無人問津,公社這一級的政府還算是沒怎麼亂套,尤其是公社派出所的小韓公安,是部隊轉業回來的,比較認真。聽到械鬥的消息,立馬帶上人,拿著手銬,腰裏別著那隻不知道能不能打得響的老式手槍,咋咋忽忽來到了何家灣。審問了幾個刺頭後,不費勁的就找出了開槍的刺頭,不用說沒收獵槍,把人拘留了兩月才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