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光耀觀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1 / 1)

《李光耀觀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

海外書情

作者:李光耀

李光耀是新加坡前總理,曾任新加坡國務資政以及內閣資政,為新加坡的獨立及崛起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新加坡之父”。該書是基於李光耀自己90年的人生經曆和感悟,共分11章,有關中國的論述被放在了第1章。其主要觀點是:

中國會堅持自己的特色。李光耀認為,中國人有一個根本的原則:隻有中央強大,國家才能安全。5000年來,中國人一直認為,中央軟弱則意味著混亂和動蕩。西方人很難理解這一點,他們希望中國變成西方傳統意義上的“民主國家”,但這不會發生。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巨大國家,文化和曆史都與西方不同,中國有自己的方式。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的政治也必須隨之改革。但不管中國的機構和體係進行什麼樣的改革,都仍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那就是中國將保持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在這點上,局外人不應低估中央政府掌控權力的意願和能力。

中共新領導集體堅韌有力。李光耀認為,習近平是“1949年以來中國第五代領導集體的核心”,越來越多的中國官員開始接受西方教育,了解世界,能講流利的英語。他們一心要建設一個富裕、發達、技術先進的國家。麵對國內外的艱巨挑戰,李光耀指出,“我相信,習近平能處變不驚、妥善應對。習近平很有影響力,我相信他能領導好中國共產黨,他的軍隊背景又使他在軍中同樣很有威信。”

中國外交政策理性務實。李光耀指出,中國的對外政策受到外界密切關注。中國政府認為,隻有堅持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戰略,才能避免招惹守成大國,廣結朋友,有空間解決內部問題,使其繼續發展經濟從而變得越來越強大。中國人對今後的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避免走日本和德國卷入戰爭的老路。一旦如此,其國內就可能出現動蕩、衝突和混亂,可能再次出現衰退。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不論何時在與他國陷入糾紛時都會讓步。在涉及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時,中國也會堅持原則。

中美競爭升級但“鬥而不破”。李光耀堅決否認中美兩國將發生軍事衝突的觀點。他指出:在戰場上硬碰硬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此外,與當年的美蘇關係不同,當前,中美之間不存在深刻且無法調和的意識形態衝突。中國需要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以保證繼續有機會利用美國的市場、投資、技術和大學,而美國也沒有必要長期與中國為敵。但是台灣問題是兩國間最大的危機。

新領導集體有能力贏得未來。李光耀認為,當前中國需要盡快解決和控製在地區間發展差距拉大、農村人口流動增加、廉價勞動力開始缺失、解決國企效益、經濟向消費驅動轉型等問題與挑戰。解決國內若幹嚴峻的問題,將耗費政府的大量精力、時間和資源。任何一個問題失控都有可能造成深度的經濟衰退或嚴重的社會騷亂。但對於中國的未來,李光耀樂觀地認為:“現任中國領導班子有充分的意願和能力處理國內外的挑戰。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事實證明,中國能夠反省錯誤糾正偏差,並且能夠控製未來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