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紅綢巾”的誘惑(1 / 1)

伏爾加河在靜靜地流淌,河岸聳立著高高的懸崖峭壁。

1870年4月22日,在俄國伏爾加河岸一個叫做辛比爾斯克的小城裏,一戶叫烏裏揚諾夫的市民家裏呱呱墜地了第三個孩子——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乳名:沃洛嘉)。

沃洛嘉的爸爸依裏亞·尼古拉耶維基·烏裏楊諾夫,是一個熱心的教育家,當過教員和鄉村學校的視察員,是當時辛比爾斯克的國民教育督學。爸爸的生活始終是清貧的,他為人耿直,性格頑強,輕個人利益,視事業高於一切的品性深深影響著孩子們。

沃洛嘉的媽媽瑪利亞·亞曆山大洛福娜,童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鄉村度過的,她與勞動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博學廣識,對文學和音樂很有研究,並通法語、德語和英語。她由於教子有方,備受孩子們尊敬,平日隻要她輕輕地說孩子們一聲,就足以讓孩子們服從。她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孩子們身上。

沃洛嘉碩大的頭顱,黃褐色的晶晶亮亮的眼睛,備受大人喜愛。隻是快兩歲了還不會下地走路,這不能不教爸爸媽媽擔心。

“沃洛嘉,我親愛的孩子,你將來能走路嗎?唉—”媽媽把他抱在懷裏,又自言自語地歎息一句。

“能走!”褐色的眸子盯住媽媽多雲的臉,他說:“我要走得飛快,走得飛快,走得比大人還快……”後麵的話連媽媽也沒有聽懂,難道是因為將來要走得飛快而在使勁憋足力量嗎?……

沃洛嘉一歲半的時候,媽媽又生下了妹妹歐麗婭,眼看歐麗婭也可脫手站立了,沃洛嘉還隻是站立著,不能起步走路,這也就難怪全家人為他操心。

為沃洛嘉媽媽在晨禱和晚禱上虔誠地增加這麼一段禱詞:“主啊,請保佑我親愛的沃洛嘉能早日走路……”

在沃洛嘉兩步遠的地方放上布娃娃——他不向前。

在沃洛嘉一步遠的地方放上小車車——他不向前。

妹妹歐麗婭卻邁開了步子,抓住了小車車。一家人既高興,又遺憾。

哥哥沙沙順手抓起桌上姐姐的一塊紅綢巾,並讓紅綢巾吊上一本書,一邊搖晃著一邊逗沃洛嘉:“來,過來,沃洛嘉,你過來,哥哥姐姐的,全送給你,來,快過來拿,不要再讓妹妹搶走了。”沙沙蹲下身子,揮舞著書和紅綢巾……

沃洛嘉為妹妹拿到了小車車而拍手高興,心裏似乎並不焦躁、嫉妒或並沒將它流露在臉上。

小臉膛是被紅綢巾映得紅彤彤的,一對眸子隨著旗旗樣飄動的紅綢巾左右穿梭……

忽然,奇跡發生了——沃洛嘉不是學步的蹣珊,不是妹妹的步履拘謹,他躡步匆匆,穩健地來到哥哥胸前,奪過了那飄揚的“旗旗”、“本本”。

起步不凡。沃洛嘉快得妹妹無法跟上他,走路直蹦直跳的;說起話來,聲音很尖,在歐麗婭麵前隨時擺開哥哥的架式。

“歐麗婭,馬上給我鑽到沙發底下去!”

又命令:“妹妹,馬上給我從沙發底下爬出來!”

妹妹不聽他的,他耍花招製伏她,直到她哭泣為止。

有時沃洛嘉和歐麗婭鬧得過火了,媽媽為了平靜他們,在家裏立下“規矩”:把沃洛嘉和妹妹都一塊趕到爸爸的書房去,並把沃洛嘉放在威嚴的高高的黑色油漆軟椅上,家裏叫這軟椅為“黑色的軟椅”,沃洛嘉在書房的“黑色軟椅”上受罰,直到媽媽允許下來才能獲得自由。

孩子的心目中這黑色是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