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商帝幸(也就是紂王)在位末年,天下人心喪亂,帝幸窮兵黷武,連年征戰,荒淫無度,修鹿台,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奢華宮殿園林,搜珍器重寶,集天下美女於斯,卻不知民生艱苦,哀怨載道。都城朝歌之外,四野凋敝。
話說當年,比幹見到帝幸如此荒淫無道,民生疾苦,置國家於喪亂,歎息不已,決定要進諫帝幸。
別人都攔著他,說道:“何必要這樣的,大王的暴戾你又不是不知道,這些話哪能聽得進去,你去是沒有好結果的。”
比幹歎道:“主上有過,作為臣子不去進諫言,非忠也,畏懼死而不敢說話,非勇也;主上有過,我便去進諫,我的話如果不被采用,大王聽不進去,我隻能以死報國,正所謂忠之至也!”
於是比幹在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帝幸心中不悅,問他何以自恃,比幹說道:“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帝幸大怒:“我聽聞,聖人的心有七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倒要看看!”
於是殺比幹於大堂之上,將他的心剖出來看。帝幸大笑道:“哈哈,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不過是一顆凡人的心!”
比幹死後,其冤魂不散。繞摘星樓三日而去,在荒野之間飄蕩,先往東飄到東海之上,東海茫茫海水,日升日落橫無際涯,魂魄在此凝聚了波濤洶湧之力。東海龍王不敢觸怒冤魂,任期遊蕩在水麵之上,水族魚類不敢接近,卻也能感到哀怨之意;再往南到密林沼澤間,南越沼澤之地多瘴氣,冤魂在此聚集了蠻毒之力,狼蟲虎豹唯恐避之不及,南越蠻人不知何方神靈,夜半掩門閉窗,戰戰兢兢;再往西到荒漠之地,天也蒼蒼,地野茫茫,四望直去,了無生機,一片荒涼意,冤魂在此聚集風沙之力,卻不見飛禽走獸之類出沒於斯;再往北至極寒之地,千裏冰封,天空極光飄渺,瑰麗無窮,冤魂在此聚集了極寒之力,北原雪熊之類不敢走近其方圓半裏之內。
那魂魄目不能視,耳不能聞,心不能思,手不能觸,全是怨氣積聚而成,隨風遊蕩,無思無想。
卻說一日,冤魂飄到一處不知名所在,那前方是一座高山。這山峰奇怪之極,非石非土,非金非木,卻是一座冰封而成的山峰,高聳之極,陡峭之極,仿佛是一支利劍一般指向天際。雲霧繚繞之間,幻化出各種迷幻之色。那山峰之上還閃著一道道不知名的光,遠遠看去,十分壯觀。
冤魂不知其所向,竟然飄蕩著往那山峰之上而去,在此間遊蕩三日,到達山頂,從哪山頂之上望下去,天下盡在眼中,東方海水泛著粼粼波光,西方蒼茫映著萬裏紅霞,南方沃野可見炊煙之色,北方冰原伸展寒冰氣象。那山峰之高,五彩極光掠過,仿佛伸手可觸。隻是那冤魂無法感召其間魅力,隻好不由自主地飄蕩著。
正在此時,冤魂之軀碰到了山頂一道光芒,那光芒越照越亮,直衝天際,冤魂之軀漸漸於那光芒融為一體,波濤之力,蠻毒之力,風沙之力,極寒之力彙聚在此,隻聽得轟的一聲震天響,那山峰忽然間地動山搖,竟從中間裂開,開口之處那道光柱勢不可擋漸漸吞沒了天空和整個山峰,那山峰在震天的轟塌聲中變成一片綿延的山脈,那光芒直上九重天之上,之後四散開來,再隕落至天下神州各個角落。
原來,那山峰是黃帝戰蚩尤之後,用以封存戰敗的各路牛鬼蛇神的怨氣而製成的,以北極寒冰堆砌而成,輔以強大的法力。千百年來,天下各處妖怪死後的怨氣被強大的力量牽引,不一而足漸漸聚集而來封存在此,隻是不知著怨氣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大,直至比幹的冤魂攜東西南北四方之力來此,封印之山就此崩塌,妖魔怨氣四散人間。
人間之禍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