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一)(1 / 2)

初秋,臨近天昏暗的時候下起了細細簌簌的小雨。

小宅的院子裏栽了幾根翠綠的竹子。竹葉冒出白牆,寧靜怡人。

隔壁家的院子裏桂花飄著清香。桂花瓣被秋雨拍下,落在青石板路的縫隙裏。

栽竹子的宅主姓秦,叫秦山。

種桂花的宅主姓陶,叫陶康。

秦山與陶康是同在師門的好友,兩人在府衙內幫著恩師處理事務。因著恩師要給指處住所,他們便選了城北來安家。

城北離城中有些距離。倒也落得個清淨。

秦宅內陳叔見雨越發大了,秦山還未歸來,便撐傘去門外等候。

遠遠見著一個青年小跑著,再近些就逐漸看清了長相:

白淨書生,黑發綸巾。

眉宇間帶著鬆竹的正氣。

陳叔見秦山回來,立馬迎了上去。“公子可淋著雨了?”

秦山聞言便擦拭了下額頭。“不礙事的。”他淺笑。

“今日陶康留在府衙內辦事,讓陳姨不用備他的飯了。”

“欸。明白了。”陳叔點點頭。

秦山——也是自己口中所稱的公子,家中是做著小本買賣的。

三年前秦山考取功名後,秦山的爹娘便讓當時擔任管家的自己和妻子在熹城幫襯著秦山的起居。

那陶公子自幼家境貧寒,卻為人正義凜然,又是與秦山從小長大的情分,因此他與秦山相處的十分融洽。

酉時,天色淺黑。

陳叔端著備好的飯菜在書齋前敲了三下門。

秦山打開木門接過,道了句“謝謝陳叔。”在外室用起了飯菜。

陳叔一直沒有理解為何秦山不在裏間的書齋直接用飯,想著大概少爺不願一心二用,便離開了。

這是——秦山年少時從家鄉帶到熹城的蘭花。陳叔從門口瞧見了裏間書房——窗台上擺著盆蘭花。

屈指算算,也有好些個年頭了。

這花養到今日不曾凋零,也算奇事。

“還這麼香啊——”

陳叔在院子裏感歎道。

再說秦山用晚飯時,發現米飯旁邊的小碟子裏有著家鄉特有的涼拌蓬蒿,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夾起,嚐著家鄉菜的味道。

“好吃……”

他由衷地稱讚。

他的家鄉名為三寶鎮。

他出生並不在那裏,因為家中在別地做著小本生意。直至八歲那年,爹娘才帶著他回到故鄉。

遠離繁華的三寶鎮,特有著山野間的清新。

就連此刻口中的涼拌蓬蒿,都極易喚起他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