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為這樣可以使他噤聲,沉默,低頭,困頓,以至於屈服,告饒,認輸,投降。但小人們完全估計錯了,蘇東坡無論被貶謫到什麼地方,都能寫出作品,都能吃出名堂,都能活得有滋有味。這就非我們那些或神經脆弱,或輕浮淺薄,或經不起風風雨雨,或摔個跟頭便再也爬不起來的同行,所能望其項背的了。於是,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文章,你不能不羨慕他的口福。無論文章,無論胃口,都充滿了他對權勢的蔑視,對小人的不屑,對生活和明天的憧憬和希望,以及身處逆境中的樂觀主義。
善良的人可能窮困,可能坎坷,可能連一個蟲豸也敢欺侮他,可他心裏是坦蕩的,覺也睡得踏實,因為他無可再失的了,還有什麼值得掛牽的呢?而與之相反,用卑劣的手段,用汙穢的伎倆,用出賣靈魂的辦法,或獲得了金錢,或獲得了權力的小人之流,他並不因此而無憂無慮,稱心如意的,為了保住他的錢,他的權,不得不日思夜想,坐臥不安,提心吊膽,惶惶然不可終日的。哪怕半夜從夢中醒來,也一身冷汗。所以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得到雖然滿足而快樂,但害怕失去而戰戰兢兢,其實更痛苦。雖然,他們的夥食標準比誰都不差。而且,幾乎天天有飯局,忙者,從琳琅滿目的早茶開始,直到夜半的酒吧小啜,可謂吃個不停。然而,心有外騖,通常不會有太熱烈的食欲,味同嚼蠟,也感覺不到美食的享受。
在宋人朱弁的《曲洧舊聞》裏,我們看東坡先生就是另一番情景了,他那渲染吃喝的豪情,他那灑脫奔放的狀態,他那充滿自信的心誌,躍然紙上。“東坡與客論食次,取紙一幅,書以示客雲:‘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筷,南都麥心麵,作槐芽溫淘,糝襄邑抹豬,炊共城香粳,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鬆江鱠,既飽,以廬山康王穀簾泉,烹曾坑鬥品茶。少焉,解衣仰臥,使人誦東坡先生《赤壁前、後賦》,亦足以一笑也。’”這樣的享受人生,了解自己,有大心胸,有高品位的詩人,能不筆驚風雨,名垂千古嘛!
從蘇東坡身上,我們至少獲得以下三點教益,作為一個作家,第一,得要有一份坦然從容的好心胸,千萬不要狗肚雞腸,首鼠兩端,患得患失,狹隘偏執,那是絕對成不了器的。第二,得要有一份剛直自信的好精神,切莫任人俯仰,隨波逐流,牆頭衰草,風中轉蓬,那是絕對站不腳的。第三,恐怕得有一份兼容並蓄的好胃口,不忌嘴,不禁食,不畏生冷,不怕嚐試。這個道理若用之於營養,則身體健康;用之於文章,則盡善盡美;用之於交友,則集思廣益;用之於人生,則豐富多彩。
他就這樣一步步達到文學的高峰。朱弁的《曲洧舊聞》記載:“東坡之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每一篇到,歐陽(修)公為終日喜,前輩類如此。一日,論文及坡公,歎曰:‘汝記吾言,三十年後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寧大觀間,(蘇軾)海外詩盛行,士大夫不能誦蘇詩,便自覺氣索。”
如果他沒有好心胸,好精神,特別是好胃口,好的消化能力,能達到這樣的文學高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