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尋找夜明珠(1 / 1)

小時候讀唐人王翰詩《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對於能夠在夜間發光的神奇,很憧憬了一陣,不知何時能有幸一見?早些年,西北的一位朋友來京公幹,送我一對據說能在黑暗發出微弱光亮的墨玉酒杯,真是很高興。迫不及待地等到晚間,將燈關掉,置於眼前,結果很失望,這杯子連手表那點夜明也不顯現。連忙打電話告訴朋友這種情況,他大笑,並且說:要真是夜光杯的話,我也就不會送給你了。

所以,兒時的夢,便成了難以企及的欲求。想不到,那年到香港,在夜晚欣賞這美麗的城市時倒獲得了一次尋找夜明珠的感情滿足。

那時,北京城亮起來的做法,還未實行,雖是首善之區,繁華如王府井,霓虹燈也是寥寥無幾。至於小胡同,甚到連路燈也不大亮的。多少年來,習慣了這一片幽靜的暗淡。初到香港,沒想到淩晨兩三點鍾,城市依舊燈火通明,即使不營業的商店,櫥窗也照例亮燈。於是,走出去,在銅鑼灣一帶漫步,當時,我馬上想到,這照亮了黑夜的通明燈火,多少接近於我那童年的憧憬,我看到了一座真正的不夜之城。

隨後,一位住在香港的晚輩親戚,約我到她家去坐坐。當然先是請客吃飯了,然後又去喝咖啡。一定熬到夜幕降臨時,才走進她住在美孚新村的家。我很詫異這種又吃又喝的客套,誰知她之所以這樣做,因為她在上海學紡織設計,後到香港定居,有著對於美的偏好,正是為了展示她擁有的麵海的那一幅勝景。當她拉開窗簾,隨著吹來的海風,隔海相望,我驚呆了,夜晚香港的美,全部呈現在我眼前。一幢幢高樓大廈,像琉璃屏風,映照出香港半島的輪廓,火樹銀花,溢光流彩,那倒影,反射到港灣裏,亮得連起伏的波濤,也發出灼目的光照,遠遠看去,這一片輝煌的燈海,也許隻有神話中的瑤琳仙境,可以媲美。在視線中的那海市蜃樓般的景色,真讓人舍不得離開窗口。我想,何必去尋找夜明珠呢?這不正夢幻般地出現了嘛!

不久,接待我們一行人的主人,把我們請到山頂道上俯視香港夜景,這好像是香港待客的例行節目了。汽車開到半山,然後乘電梯直達最高峰。整個香港,盡收眼下,隻見車河如織,尾燈似畫,樓宇街市像無數條火龍,蜿蜒曲折,盤旋上下,連林木花卉,也被亮光襯托得婀娜多姿。那停泊在港裏的萬千船隻,似乎誰也不肯示弱地表現自己,燈火閃爍,明滅不定,彩燈點綴,隨波起伏,這動感的大海,和那強光映照下的馬場,萬頭攢動,如醉如癡的場麵,相映成趣。整個香港的夜晚印象,可以說是美輪美奐,目不暇接。這時候,站在山頂的我,才體會到為什麼人們稱呼香港為東方之珠的原因了。尤其在夜晚來看這個花團錦簇的香港,她就是一顆璀璨生輝的夜明珠。

當我們結束香港之行,飛機離開啟德機場,在夜空裏越升越高,同伴們俯瞰舷窗外的香港夜色。不知誰叫了我一聲,快看呀,眼下不就是你要尋求的夜明珠嗎?果然,在南中國海上,在黝黑的夜空裏,香港,也越來越像一顆璀璨瑰麗的夜明之珠,攫住了我戀戀不舍的目光。這不就是兒時盼望的神話嗎?於是想起那位聞雞起舞的晉代劉琨《答盧諶詩一首並書》,這位追求祖國統一的將軍說過:“夫才生於世,世實須才。和氏之璧,焉得獨曜於郢握;夜光之珠,何得專玩於隨掌?天下之寶,當於天下共之。”

那是第一次去香港,八十年代初期的事了,當時,距離回歸祖國的時間猶遠。但現在,天安門前倒計時牌已不足百日,那麼,套用劉琨的話,“中國之寶,當於中國人共之”的日子越來越近,能不更加懷念那夜明珠的美麗景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