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拾葉者言(2 / 2)

葉是一回事,但無數的葉,構成的樹,則是另一回事。

所以,每到香山腳下,我常常想到生長在南國更適宜些的氣候和土壤裏的它們的同類,那才是真正意義的銀杏樹,那高大,那壯觀,且不說了。首先從觀感上,那巍巍的聲勢,那宏大的氣魄,那先聲奪人的當仁不讓精神,絕對是北方地帶當配角的銀杏樹望塵莫及的。

我記得有一年,在山東泰安的岱廟裏,見到兩棵並肩立著的古銀杏樹,中間隻隔著一條甬道,可謂形影不離數千年。兩棵樹高約幾十米,樹徑也得三五人合抱,確是一副非凡模樣。看到這兩棵曆經滄海桑田、閱遍人間變化的參天古樹,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視之,讚歎之,無法不肅然起敬。有人說,泰山為五嶽之首,那麼泰山下的這兩棵銀杏樹,也許是最古老的了。

其實不然,這種稱之謂“活化石”的銀杏樹,在地球上的其它地區,從二疊紀以後就絕跡了。後來那裏的銀杏樹,多半是唐代由日本人引種過去,再傳到歐美等地的。但是我們中國土地上,得天獨厚,保存下這特有的樹種,幾乎在中國的大部分地方,都有銀杏樹的蹤跡。我記得我的老家江蘇,在大一點的寺廟裏,都長著這種高潔莊嚴的樹,其樹齡諒亦不輸岱廟那兩位巨人的。

銀杏樹給人的感覺,是疏朗端莊,是高標挺拔,但它的葉片,卻是明潔俏麗,優雅可人。這也是偉岸的人,和尋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偉岸者有其抱負,尋常人有自己的誌趣,這世界所以美麗,就是有各各不同的追求和目標。假如我們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沒有兩張絕對相同的葉片,那麼對於拾葉者的啟示,莫過於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經營自己的天地了。

有一年,到廣東韶關的南華寺,時值初冬,南方的季節要晚些,但那銀杏樹葉,也到枯黃墜落的日子。在香煙繚繞中,飄然而下,落地無聲,隨風而來,又隨風而去,看著看著,也仿佛悟到了一點禪意。

這世界,這人類,不也就這樣一季一季地更生不息嘛?這無限之中,具體到每一個人,又是極有限的。因此,葉片不大,卻總是應該記下它的一段時光。人也一樣,不一定轟轟烈烈,但也會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綠碧綠的藍天,那絲絲縷縷的雲霞,那習習勻勻的和風,那淅淅瀝瀝的細雨,那燦爛輝煌的日子裏,曾與陽光共舞的回憶。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識聞見的積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愉悅的感受也好,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也好,平坦或顛簸的路途上跋涉的體會也好,都是應該珍惜,應該謹記的。那樣的話,當你朝著未來時,就會覺得充實而有信心了。

這樣,你拾起一片一片葉子的同時,也就覺得活著是多麼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