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匠和鐵匠。
從前,一個村子裏住著一個金匠和一個鐵匠。他們倆來往較多,漸漸成了朋友。鐵匠心地善良,而且非常刻苦勤勞。金匠也同樣辛辛苦苦地工作,但心眼有些不好,總愛占小便宜。
每天傍晚,金匠都要到鐵匠家裏來,東拉西扯地瞎聊,臨走時他總要拿走一件鐵匠做的東西。可憐的鐵匠做成一件東西不容易,而且他又很窮,可是為了朋友之間的友情,他從來不對金匠說什麼,也從不拒絕。
有一天,鐵匠花費整整一天的工夫做了一隻鐵桶。這隻鐵桶做得非常好,鐵匠想:“這隻桶可以賣不少錢!”這時,金匠進來了。他很喜歡這隻鐵桶,提起鐵桶對鐵匠說:“你弟媳婦見了這隻桶,一定會很高興!”
金匠提著鐵桶走了。可憐的鐵匠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把鐵桶拿走,鐵匠受的損失太大了。一連好幾天,他一直在想:金匠每天都來拿東西,到哪天才有個完呢?
第二天,鐵匠來到金匠家。金匠說:“你弟媳婦見了你的鐵桶,高興得不得了!”
鐵匠說:“這麼一點薄禮就讓你們夫婦倆這樣喜歡,我真是感到太高興了!”
這時,鐵匠的目光落到了金匠店裏的一隻金項圈上。這隻項圈非常貴重和漂亮,上麵鑲嵌著珍珠和寶石,是金匠花了好幾個月的工夫才做成的。
鐵匠拿起項圈對金匠說:“我的好兄弟,你的手藝真是太高了!這項圈做得多好啊,你嫂子一定喜歡,她戴了準高興!”
鐵匠說完拿著金項圈回家去了。金匠既不能阻攔他也不能去把項圈討回來。為什麼不能討回來?因為他以前從鐵匠家拿東西回來,是從來不還回去的。
金匠垂頭喪氣地坐在那裏,心裏想:到現在為止,我從鐵匠家裏拿回來的東西算在一起,價值總共也不會超金項圈的一半!
從此,這位金匠再也不去拿他的鐵匠朋友的東西了。
在生活中,有些人愛貪小便宜。這樣的人,雖然貪來了小便宜,最終也一定會加倍地失去。隻顧眼前利益而不給自己留條後路的人,最終會陷入無路可走的境地。
樂觀的約翰。
約翰被大水困住,隻得爬上屋頂。
鄰居中有人漂浮過來說道:“約翰,這次大水真可怕,難道不是嗎?”
約翰回答說:“不,它並不怎麼壞。”
鄰居有點吃驚,就反駁道:“你怎麼說不怎麼壞?你的雞舍已經被衝走了。”
約翰回答說:“是的,我知道,但是我六個月以前養的鴨子現在都在附近遊泳。”
“但是,約翰,這次的水損害了你的農作物。”這位鄰居堅持說。
約翰仍然不屈服地說:“不!我的農作物因為缺水而損壞了,就在上周,代理人還告訴我,我的土地需要更多的水,所以這下就全解決了。”
這位悲觀的鄰居又再次對他那位歡笑的朋友說:“但是你看,約翰,大水還在上漲,就要漲到你的窗戶上了。”
這位樂觀的朋友笑得更開朗,說道:“我希望如此,這些窗戶實在太髒了,需要衝洗一下。”
當你麵臨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你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它,它很可能就會是一件好事,一件對你有利的事情;如果你用消極的心態來看待它,它就會變成一件壞事,一件對你有威脅的事情。所以,事情是好還是壞,在於你是用什麼心態來看待它。
狗也會成為主角。
為了募捐,學校準備排練一部叫《聖誕前夜》的短話劇。告示一貼出,傑克的妹妹安妮便熱情萬丈地去報名當演員。定完角色那天,安妮一臉冰霜地回到家。
原來,《聖誕前夜》隻有四個人物:父親、母親、女兒和兒子,而安妮分到的角色是飾演狗。
出乎傑克預料的是,安妮沒有退出。她積極參加每次排練,傑克納悶:一隻狗有什麼可排練的?但安妮卻練得很投入,還買了一副護膝。據說這樣她在舞台上爬時,膝蓋就不會疼了。安妮還告訴大家,她的動物角色名叫“危險”。
演出那天,傑克翻開節目單,找到妹妹的名字:安妮……危險(狗)。偷偷環視四周,整個禮堂都坐滿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他趕緊往座椅裏縮了縮。有一個演狗的妹妹,畢竟不是件很有麵子的事。幸好,燈光轉暗,話劇開始了。
先出場的是男主角“父親”,他在正中的搖椅上坐下。接著是“母親”上場,她麵對觀眾坐下。然後是“女兒”和“兒子”,他們分別跪坐在父親兩側的地板上。一家人正在聊天,安妮穿著一套黃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腳並用地爬進場了。
但傑克發覺這不是簡單的爬,“危險”(安妮)蹦蹦跳跳,搖頭擺尾地跑進客廳,她先在小地毯上伸個懶腰,然後才在壁爐前安頓下來,開始呼呼大睡,一連串動作,惟妙惟肖。很多觀眾也注意到了,四周傳來輕輕的笑聲。
接下來,劇中的父親開始給全家講聖經故事。他剛說到“聖誕前夜,萬籟俱寂,就連老鼠……”“危險”突然從睡夢中驚醒,機警地四下張望,神情和家犬一模一樣。
男主角繼續講:“突然,一聲輕響從屋頂傳來……”昏昏欲睡的“危險”又一次驚醒,好像察覺到異樣,仰視屋頂,喉嚨裏發出嗚嗚的低吼。太逼真了!安妮一定費盡了心思。很明顯,這時候的觀眾已不再注意主角們的對白,幾百隻眼睛全盯著安妮。接下來,安妮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沒有間斷,台下的笑聲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安妮的角色沒有一句台詞,卻搶了整場戲。原來,讓安妮改變態度的是她剛剛分到狗的角色垂頭喪氣地回家之後爸爸的一句話:“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態度去演一隻狗,狗也會成為主角!”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隻有大事情,還有一些小的、瑣碎的事情,在麵對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往往不會太過認真。其實,不管是大事情還是小事情,都需要用認真的態度去麵對。要知道,如果用做大事的態度去對待小事,也會做得有精彩可言。
改變自己很難。
法國19世紀大哲學家伏爾泰是位性格倔強而又放蕩不羈的人,他時常對世人進行一些辛辣的譏諷。但他譏諷嘲弄人的性格習慣,他自己也不能擺脫束縛。這種習慣久而久之,往往會遷怒一些人。
1717年,伏爾泰因為譏諷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達11個月之久。
出獄後,吃夠了苦頭的哲學家終於知道此人是他冒犯不得的,便想改變一下自己,上門去感謝他的寬宏大量和不計前嫌。這對於伏爾泰這個年輕氣盛的人來講,真是太不容易了。
攝政王當然也深知伏爾泰的影響力,也想借此機會和他好好溝通一番,以便化幹戈為玉帛。於是,兩人在極為友好的氣氛中,講了許多恰到好處的抱歉和溢美之詞。按理說,至此也算把事情處理圓滿了,從此以後兩人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也就皆大歡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