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星期四
大雁們搭救了放鵝姑娘艾思和小瑪斯,幫助他們走出耶耳馬湖之後,就筆直朝北飛,一口氣飛到了希蒙勒省。他們降落在費陵橋教區的一塊大耕地上休息覓食。
小男童饑腸轆轆,他真的餓極了,但是找遍四周也沒有尋找到可以下口入肚的東西。他東張西望,忽然看到在田地另一端有兩個男人在犁地。他們不久就把犁停住,坐下來吃早飯。小男童急忙朝那邊跑過去,悄悄地盡量靠近那兩個男人,因為說不定在他們吃完之後還能找到一些麵包皮或者碎屑。
田地裏有一條小土路橫貫其間,有一個老頭從路上慢步走來。他一看到那兩個犁地的人,就停下腳步,邁過籬笆,走到他們的麵前。“我也來湊在一起吃早飯。”他說著便把肩上的褡褳取下來,掏出了黃油和麵包。“大家湊在一起吃熱熱鬧鬧的,省得我孤單單地坐在路邊吃了。”他接著說道。
於是,他就同那兩個犁地的人攀談起來。不多一會兒,他們就弄清楚了,原來這個老頭兒是北山礦區的一個礦工。如今他年紀太大,腿腳不便,無法再在坑道裏爬上爬下,所以已經不再下井幹活了,不過仍然住在離礦井很近的一幢小房子裏。他有一個女兒,已經嫁給了費陵橋當地人。他剛剛探望女兒回來,女兒想叫他搬去一起住,可是他卻老大不樂意。
“唉呀,你難道不覺得,這兒過日子比北山更舒服一些!”農夫揶揄地說道,並且撅了撅嘴,因為他們明知費陵橋是全省最大最富的教區之一。
“難道叫我在這樣一馬平川的地方呆下去?”老頭兒說著連連擺手,似乎這樣的事情是想都不用想的。於是,他們友善地爭論起來,看看在希蒙勒省究竟居住在哪裏最好。有一個耕地漢子是在費陵橋土生土長的,當仁不讓地說那自然要數在平原上居住最為舒服。另一個是從韋斯特羅斯地區來的,他一口咬定邁勒羅湖畔最好,因為那裏有樹木蔥蘢的島嶼和草地青翠的岬角,風景非常優美。老頭兒卻總不服氣,為了要說明他的想法是對的,他講了一個孩提時代從老年人那裏聽來的故事:
“從前,在希蒙勒省住著巨人家族的一個老奶奶,她有錢得很,整個省都屬她所有。她的日子當然過得奢侈極了,享用不盡的甘腴,穿不盡的綺羅,可是她卻悶悶不樂,整天煩惱,因為她不曉得究竟怎樣把這份家產分給三個兒子。
“事情是這樣的,那兩個大的兒子她並不鍾愛,惟獨那最小的才是她的心頭肉。她有心要讓他得到最好的一份遺產,可是又擔心要是老大和老二發覺她把遺產分得不公平,便會釀成一場兄弟之間的鬩牆之爭。
“有一天,她覺得自己已經離死神不遠,來不及再盤算下去了。於是她就把三個兒子統統叫到身邊,同他們談起了分遺產的事情。
“‘現在我把我的全部家業分成了三份,讓你們各自挑選,’她娓娓說道,‘第一份是,我把我所有的懈樹林、長著落葉林的島嶼和鮮花滿地的草地都歸總在一起,統統放在邁勒羅湖四周。誰挑選了這一份財產的話,他可以在湖岸草地上放牧牛羊,那些島嶼即便不用來開辟成果園,起碼也可以把樹葉收集在一起用來飼養家禽。那裏有許多深入陸地的峽灣和水道,有很好的機會搞搞貨運或者別的航運。那些河流入海口是興修碼頭的良好所在。我相信在他分到的這塊地上必將出現村鎮和城市。再說那塊地方也不乏耕地,雖然分布得過於零碎了一點。他的兒子最好從小就學會在島嶼之間駕舟航行,因為他們學會了一身航海本事之後就可以航行到外國去自己掙回財富。嗯,這就是第一份遺產,你們看怎麼樣?’”
“真不錯,三個兒子都覺得這份財產好極了,無論誰分到了,那他一定會幸福走運。”
“‘是呀,這一份是沒有話可說的,’那位老耄的女巨人說道,‘第二份嘛,也不錯。第二份是把我名下所有的平坦土地和開闊的耕地統統歸總在一起,把它們一塊一塊地排列在從邁勒羅湖地區到北部的塔勒拿省之間一帶。我相信,選中這一份遺產的人是不會後悔失算的。他愛種多少糧食就種多少,都能容得下。他可以修造許多大農莊,那樣他和他的子孫後代都不用為生計犯愁了。為了提防平原發生水災,我已經掘通了幾條大溝引水排澇。那些溝渠上還有幾個瀑布,可以在那裏修建磨坊和煆冶工廠,沿著河溝我還安放了幾個砂礫灘,那裏能夠培育森林,用來當柴火。嗯,這就是第二份。我覺得,分到這一份的人有一切理由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