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8年,作為秦國最有作為的武將,大良造白起,被派攻打楚國。白起一出手就攻占了郢城,並火燒了夷陵。楚襄王的軍隊四散而逃。如此不堪一擊的楚國無奈,隻得把國都向東北遷到陳地。秦國以郢城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
公元前277年,武安君白起平定巫、黔中,秦國在此設置黔中郡。
魏國魏昭王逝世,其子繼位是為魏安王。
公元前276年,武安君白起進攻魏國,攻占兩城。
被秦國收拾的不輕的楚王召集東部軍隊,有十萬餘人,向西攻取了長江以南的十五個城邑。
剛剛繼位的魏安王封自己的弟弟魏無忌為信陵君。
公元前275年,秦國相國穰侯魏冉進攻魏國。韓國看不下去,派暴鳶率軍救魏,怎料魏冉也如此生猛,他大破韓軍,殺死四萬人。暴鳶逃往開封。魏國見狀,隻好獻出八座城求和。魏冉卻不管那麼多,繼續攻打魏國,趕走魏將芒卯,進軍北宅。魏國又割讓溫邑再行求和。有時候割讓妥協能換來真正的和平嗎?魏國國君腦袋瓜子怎麼就如此不開化?
公元前274年,割地割煩的魏國終於雄起了,聯合齊國一同抗秦。秦國派魏冉再次進攻魏國,一舉攻陷四城,殺四萬人。
魯國魯公去世,其子姬仇繼位,是為魯傾公。
公元前273年,從秦國身上得不到便宜的魏國,夥同趙國進攻韓國的華陽。韓國抵擋不住,向秦國告急,秦王才懶得管他們那破事。韓國國相隻有找到陳筮,對他說:“事情已經是火燒眉毛了,我希望你能抱病前去求救。”
陳筮到了秦國,見到魏冉,魏冉說道:“是不是事情急的很了,才讓你來的?”
陳筮並不著急的說道:“急什麼。”
魏冉不覺生氣的問道:“為何這麼說?”
陳筮答道:“韓國要是真的被逼急了,大不了投靠別的國家,現在還不是太急,所以來你們秦國求救。”
魏冉聽這麼一說,心中一合計,點頭道:“好吧,我出兵!”
這次出兵,魏冉叫上武安君白起和客卿胡陽一起前去,八天後到達,並在華陽城下擊敗魏軍,除了逃走的芒卯,俘虜三員將軍,殺死十三萬人。白起又與趙軍大將賈偃對戰,施計在黃河裏淹死了兩萬人。魏國被打的沒辦法,段幹子又建議割讓南陽給秦國,求得和解。蘇代卻對魏王說道:“段幹子一心想執掌秦國相印,秦國又一心想占據魏國國土。現在大王你讓想奪地的秦國控製相印,讓想要相印的段幹子控製魏國土地,他們互相勾結,魏國的土地早晚不得喪失幹淨?我們獻地去向秦國討好,就像抱著幹柴救火,幹柴燒不完,火怎麼會滅呢?”
魏王點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可是事情已經開始進行,無法改變了。”
蘇代又舉例勸說道:“下棋我們之所以重視‘梟子’,不就是因為這個子方便時可以吃子,不方便時可以停止嗎?現在大王使用智謀咋就不如下棋用‘梟子’那麼靈活呢?”
不知道是魏王苦於沒有良策,還是魏王根本就不想聽蘇代的勸告,最後還是割讓了南陽求和。這個南陽,實際上就是修武。
被趙魏攻打的韓國國君,因壓力過大去世了,其子繼位,是為韓桓惠王。
秦國把韓魏收拾服帖之後,派武安君白起與韓魏聯軍,一同攻伐楚國,還未出兵,楚國使者春申君黃歇來了,黃歇年輕的時候曾四處拜師遊學,見識廣博,以辯才出眾深得楚頃襄王的賞識。他來後一聽說此事,害怕秦國乘勝一舉滅了楚國,思索再三,給秦王寫書信道:
“我聽聞物極必反,就像冬和夏一樣。走極端是很危險的,壘棋子即是如此。秦國現在的地域,遍及天下,已經控製了西、北兩端,這是自古以來,擁有萬乘車馬的大國從未達到的。
楚國三世先王都不忘與齊國接壤,以切斷聯合抗秦陣線的韓、魏。如今大王派盛橋在韓國掌權,盛橋迫使韓國割地給秦國,大王不動甲兵,不施威勢,就得到百裏土地,可謂能幹之極!大王又出兵攻魏,封堵魏國門戶,攻下河內,奪取燕、酸棗、虛、桃等地,進入邢丘,魏兵雖多卻不敢前救,大王可謂戰功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