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頭能生發、烏發、健發,這是人們的生活常識,然而梳頭能治療人體的各種疾病,保健身體,健康長壽,則是鮮為人知的事。
梳頭保健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醫學技法的寶貴遺產之一。
(一)古人很早就對頭顱的
生理功能相當了解1.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一度頭發脫落嚴重,後來他接受一位名醫勸告,早晚堅持梳頭,不久即愈。
2.南宋大詩人陸遊,每日晨起堅持梳頭,在白發上梳了再梳,終於梳出“胎發茸茸”(黑發),便吟道:“覺來忽見天窗自,短發蕭蕭起自梳。”
3.明朝養生學家冷謙(他活了150多歲),注重養生,所著《修齡要旨》一書,提出“十六宜”,第一就是“發宜常梳”。
4.明代學者焦紅在《焦氏類林》寫道:“冬至子夜時,梳頭千二百次,以讚陽氣,經歲五髒流通,為‘神仙梳頭法’”。
5.清朝慈禧太後,每日叫太監梳頭,年過七旬,仍青絲滿頭。(二)大腦是人體高級神經係統中樞
1.《靈樞·海論》中講:“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素問·脈要精微論》也指出,“頭者,精明之府”,是氣血彙集之處,“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麵”,同時,腦又為奇恒之府,與心、肝、腎、經絡係統關係緊密,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功效。
2.堅持梳頭,促進健美。我們在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感覺:每當疲勞、煩悶時,洗頭或理發後,就會感到頭腦清醒、全身輕鬆、精神振奮,原因就是在洗頭或梳頭過程中,大腦的許多經穴,受到梳具或手指的刺激從而經絡暢達,陰陽調和。如果大腦長期處在持續興奮的狀態,其自身的活動能力則會減弱,出現頭昏失眠、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久而久之,必將影響到身體各個器官的變化,導致多種疾病出現,從而促進衰老進程,影響生命質量。
梳頭健美是以經絡全息學說和大腦功能定位學說為理論基礎,使用梳具刺激頭部和髒腑相對應的體表全息區,將操作所產生的生物信息,通過經絡和全息的感傳關係,使頭部毛孔開泄,邪氣外排,同時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振奮陽氣,補氧祛淤,調理髒腑,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加強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
梳頭一方麵可以防病治病,健體美容,是一種卓有成效的中醫非藥物治療方法,另一方麵可以部分取代藥物或其他療法,或作為對疾病的輔助療法。隻要掌握操作方法,堅持每天早晚梳頭,有目的地進行自我治療保健,一定會取得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延緩衰老,健康長壽的效果。
3.梳頭健美療法不是萬能的,更不是唯一的療法。同任何療法一樣,它有其自己的局限性,如對急性出血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嚴重感染性疾病、嚴重心腎肺功能損傷、外傷、骨折、癌症等則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梳頭健美須與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的許多療法相結合,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在跨世紀科學發展的當代,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都在吐故納新。科學發展角度隨著人體經絡全息醫學理論的深入研究和發展,梳頭健美也將在醫療保健的實踐中逐漸發展成熟,成為一種深受人民歡迎的傳統獨特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