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節(1 / 2)

聯社主任楊玉春也打來了電話,他在電話裏告訴王秀麗,他對小楊央的不幸表示同情,也為他這支信合隊伍裏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而榮幸,他已向全縣信合幹部職工發出向小楊央獻一份愛心的倡議。

聯社主任楊玉春很快親自把全縣300多名信合幹部職工捐贈的近5萬元人民幣交到王秀麗手中,王秀麗含淚顫抖著雙手接過了捐款,並向楊玉春深深鞠了一躬。

一位經信用社扶持脫貧致富的農民不但給王秀麗彙來了500元錢,還寫來了一封信,心中的話代表了所有捐款農民的共同心聲:“當我們這些農民在貧困線上苦苦掙紮的時候,是信用社向我們伸出了幫扶的手。如今,我們大部分農民過上了好日子,飲水思源,我不能忘記自己銀行裏的親人,你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請收下我的這點心意,讓楊央這個小信合人重新回到校園,長大後,成為幫助我們農民致富的有用之才。”王秀麗讀著讀著,“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她沒想到兒子的不幸會引起社會上這麼多人的關注,兒子楊央是不幸的,更是無比幸運的。

王秀麗曾教過書的老山掌村也派人送來了用紅布包著的捐款,王秀麗打開一看,見裏麵大多是10元以下的零幣。來送捐款的村民代表說:“我們雖然沒錢,但我們有心,王老師是在我們村待的時間最長,待娃兒最好的老師。”

聽了這位村民的話,王秀麗心裏萬分愧疚,不禁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離開老山掌,離開那些渴望知識的山裏娃呢?

“村裏去了老師了嗎?”王秀麗問那位村民。

“唉,娃兒們早散學了,那廟被一場雪壓垮了,全村20多個學生娃過了年就有大半不念書的。”那位村民歎著氣說。

“得趕緊把學校蓋起來。”王秀麗說,“孩子們不念書,一輩子就完了。”

“有什麼辦法,村裏窮啊!不念就不念吧,幾十輩老山掌人沒念書也活了一輩又一輩。”

“可不能產生這種想法,治窮先治愚,沒有教育就會永遠窮下去。”王秀麗說。

“窮就窮吧,餓不死就行。”那位村民說。

王秀麗無話了,她麵對這位淳樸善良的村民再也講不出什麼啟發的話來,同時,她在心裏自責:“你自己講得好聽,當初為什麼沒認識到這些,拚命要調出老山掌,而老山掌的鄉親們對自己的離開卻沒有一點嫉恨,反倒是埋怨因為他們村太窮,沒照顧好自己呢。”

王秀麗清晰地記著她離開老山掌那天的場麵,全村的男女老少幾乎全彙集到村口,爭著往王秀麗車上放雞蛋,放土特產。

汽車已駛出老遠,王秀麗回頭望去,見村口的人們還佇立在那裏,像在等待著什麼。他的幾個男學生跟在汽車後一直跑出很遠,王秀麗看到這一切,她真想讓司機停下來,把自己送回去,可她沒有,沒有一點勇氣這麼做。

剛過了中午,王斌和黑土岩的趙虎也來到了王秀麗的家。

趙虎把一遝不太厚的捐款遞到王秀麗麵前,有些慚愧地說:“對不起,錢不太多。”

“但分量重著哩!”王秀麗動情地說。

王斌很沉痛地把一疊5000元的存單和一小包零錢交給王秀麗,告訴她這是馬雲仙奶奶讓他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