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上有人家,可人家心上沒咱。”錢水仙有些悲哀地說。
“那你幹嗎自作多情,還不如給我納哩!”
“你敢要?”錢水仙明亮的眼裏透出亮來。
“怎不敢要?”王斌說。
“你不怕柳琴跟你鬧?”錢水仙問。
提起柳琴,王斌有些消沉,他歎口氣說:“你送我鞋墊關她什麼事,她對我好為什麼不給我納鞋墊?”
“斌哥,其實我納鞋墊就是為了送給你的,你心裏很清楚,我是非常愛你的。”錢水仙說這話時,眼裏燃起了兩團火,透射出了一種期待的渴望。
王斌把頭扭向遠方,遠方一片晶瑩,他有意避開錢水仙那雙渴望的雙眼,同時也把話題引開:“你知道嗎?老主任死後,在他背包裏我和馬主任發現了五塊銀圓。我們開始不知是怎回事兒,可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立馬村五保戶福成老漢的,那老漢在1985年貸款1000元,從此變得遊閑懶散,信貸員上門收貸款,他就尋死上吊耍無賴。今年,福成老漢癱在了床上,我們都認為這1000元貸款沒指望了,可老主任還是去了福成老漢家裏,自己掏錢買了點心罐頭和一個生日蛋糕,陪福成老漢過了八十歲生日,福成老漢被深深感動了,從破棉襖衣角裏拆出五塊銀圓交給老主任讓他變賣了還貸結息。可老主任沒等將銀圓變賣了,他就……”王斌難過地說不下去了。
王斌走出老金家一截,下意識回頭看看,葉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立在自家院裏,向王斌這邊張望。
王斌歎口氣,不由地加快了腳步。
進了深山溝,也就進了大青山懷中,仰臉望去,白雪沒有覆蓋的地方全裸露著發青的岩石,像一張張唬著的山漢臉。
王斌剛到大青山時,曾聽老金師傅給他唱過這麼一首當地流傳的歌謠:
大青山,石頭多,
種上麥子吃不上饃。
男兒招親山外走,
女兒紛紛嫁外頭。
青壯光棍跑太原,
留下老弱和病殘。
多年來,石頭嚴重製約著大青山的經濟發展。石頭也成了當地人心目中的“晦氣”之物,若說某人沒腦子,不開竅,人們就會罵一句“笨石頭”;若說什麼東西沒用,扔了也不可惜,人們就說是“爛石頭”;若哪個山民沒人格,沒骨氣,人們就會說他“賤石頭”;若說誰家日子不好過,人們就說是“窮石頭”,總之,石頭在大青山人的心目中顯得沒一點價值。
王斌剛到大青山信用社,還暗地裏譏笑大青山人不會講話,可後來漸漸理解了其中的含意,大青山人之所以恨石頭埋怨石頭是因為石頭給他們帶來了貧困。他們恨石頭,罵石頭,卻走不出這些石頭的包圍,被這些可惡的青石頭羈絆了無數輩,貧困了無數輩,困惑了無數輩。
“其實,他們沒想到這些青石頭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當這些青石頭變成巨大的財富給他們帶來富裕時,他們又會怎樣來看待和評價這些青石頭呢?”王斌這樣想著,猛抬頭,看到遠方山坡上有幾股青煙嫋嫋升起,他知道那是趙虎的木炭窯在點火,王斌不由地加快腳步向那升起青煙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