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聯會
5月,初夏,剛到山西省聯社任職不久,省社編輯部的胡愛林同誌把一疊厚厚的文稿送到我的辦公室,請我為他即將出版的小說集作序。
我當時聽了,心中為之一振。因為當我踏上山西信合這片金土地,麵對她如歌如畫的發展曆史,禁不住發出這樣的感歎:山西信合人與農共舞六十多年,與廣大農民群眾結下了血濃於水的深厚情誼,譜寫了無數為民致富的豪情壯曲。肩負服務“三農”使命,與廣大農民同呼吸共命運的信合人,在文學的百花園裏卻不能花香四溢,這無疑是信合人心靈上的一種遺憾。然而值得慶幸的是,黃河沛然東逝,信合人的足跡雖被歲月的風雨淹沒,但他們的豐功偉績卻深深鐫刻在廣大農民的心中。更令人感動的是,一個熱愛信合事業的文學愛好者飽含激情地走進信合,筆耕十幾載,為信合而歌,最終為我們捧出一部厚重的信合文學作品集《山區小社》。
據悉,胡愛林同誌從事文學創作近三十年筆耕不輟,以謳歌山西信合為主基調,先後在各類報刊發表反映農信社題材的作品一百多萬字,其代表作《山區小社》不僅榮獲了首屆“中國金融文化網杯”全國金融文學大獎賽二等獎,而且被山西電影製片廠改編成同名電影,成為國內首部以農信社為題材的電影作品。
該集共由《情為誰苦》、《山區小社》、《小社主任》和《信合之花》等五篇小說構成,以基層信用社為背景,通過對花果灣信用社老主任薑效忠、員工黃丹青和葉子等普通信合人的描寫,反映了他們在當前形勢下,肩負著光榮使命,實現自我人生價值以及他們充滿酸甜苦辣的家庭與愛情生活,主題鮮明地謳歌了信合人為服務“三農”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作品以樸實無華的文筆,簡潔流暢的白描手法,成功地鐫刻出一幅可親可愛更加可敬的信合群體雕像,小說通篇飄蕩著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使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真實可信,形象豐滿,容易產生共鳴。同時,較好地把握了時代的主旋律,弘揚了當代信合人服務“三農”的可貴精神。
掩卷沉思,由胡愛林同誌的小說聯想到農信社的文化轉型問題。當前,山西信合已經完全融入轉型跨越發展的大潮中,我們不僅要在經營管理、金融服務上不斷轉型,在企業文化建設上也要轉型。文化轉型是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複雜過程,我們要更深層次地挖掘信合文化內涵,讓山西信合文化在文學藝術和影視藝術領域不斷擴展,要讓老百姓通過真實感人的故事和真實可信的藝術形象受到感染,更進一步了解和貼近山西信合,更好地支持和關心山西信合。胡愛林同誌在這方麵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值得我們肯定。在此希望各級農信社在發現和培養文化創新人才上多下點工夫,為山西信合轉型跨越發展傳遞正能量,著力推動農信社文化轉型發展,把山西信合文化品牌推向全國。
春風過處滿眼綠。我期待胡愛林同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更期待山西信合湧現出更多像胡愛林同誌這樣為時而作的文學創作人才,用激越的文字將山西信合人的感人故事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付諸筆端,用筆墨的芬芳傳遞山西信合燦爛文化,凝聚合力奏強音,唱響轉型跨越發展主旋律,托起美麗山西信合夢!
以上為序,與廣大讀者共勉。
2013年5月29日
(作者係山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
§§第一章 情為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