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1 / 1)

原文

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申涵光《荊園小語》

白話

人一生的成功和失敗,和你朋友的賢能與否關係密切,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

家訓史話

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和蘇東坡是宋代文壇的泰鬥級人物,歐陽修年長蘇東坡30歲,蘇東坡年少時,歐陽修已是譽滿天下的大家了。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禮部選才的考試,主考官是“知貢舉”的歐陽修,其他評審還有文壇大家梅堯臣等。這次考試盛況空前,各路才俊雲集,後來成為宋代文壇大腕的蘇轍(蘇東坡弟)、曾鞏、程顥等都名列其中。20出頭的川籍學子蘇東坡也沒放棄這次難得的入仕機會。

梅堯臣閱卷時,發現了蘇軾的佳作《邢賞忠厚之至論》,並立馬向上推薦給歐陽修。歐陽主考一口氣看完,連呼妙哉這篇文章樸實無華,清新自然的佳作,正好契合了歐陽修的胃口,所以當下就有了初評意見:第一名非此人莫屬。這等妙文到底出自何人之手?歐陽修考慮了一番自己熟知的有才的考生,最終判定一個疑似人選——曾鞏。這下麻煩了,曾鞏是自己的得意弟子,第一名給他,明擺著有“以權謀私”之嫌,怎麼辦?隻能忍痛割愛,隻能給你個第二名。

直到發榜,歐陽修才知道那片才華橫溢的文章並非出自曾鞏之手,而是名不見經傳的文學青年蘇東坡。然而蘇東坡並不知其中的內幕,中了第二名已經讓他喜出望外,感激不盡,於是修書一封致謝恩人梅堯臣。梅堯臣隨後將信轉給歐陽修。歐陽修看罷深為蘇東坡的才氣所震撼,不由感慨道:“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歐陽修這句話中提煉出來的。

獎掖後生是歐陽大師一以貫之的好作風,王安石、曾鞏、蘇轍等都得到過他的舉薦和提攜。當然,對於蘇東坡,歐陽修更是有一種特別的偏愛。據說,蘇東坡的詩文每每剛一出爐,立馬就會被人爭相傳誦。而每一篇傳到歐陽修那裏,他看後都會整天為之興奮。一天,他對次子歐陽棐說:“兒子,你記住我的話,30年以後,世人恐怕就不會記得你老爹的名字了!”其實,這話的言外之意是預言蘇東坡將會取代自己。果然,他身後蘇東坡已然成為北宋執掌帥旗的文壇大家。

而在蘇東坡眼裏,則是個十分不簡單的恩師,曾讚頌道:“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真可謂推崇備至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惺惺相惜吧。

古今訓諫

“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人的一生中,除了父母親人,最親密的人就是朋友了。朋友往往會帶你認識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也潛移默化的對你產生影響。不過有良師益友,也有狐朋狗友。

在選擇朋友是一定要換著誠心誠意,並慎重而行。一個好朋友是可以相伴一生的,能找到一個惺惺相惜的好友也是一種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