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簡單是最快樂的”生活簡單最快樂,名利如煙身旁過;愛情簡單最快樂,吵吵鬧鬧也執著;日子簡單最快樂,無憂無慮自快活;問候簡單也快樂,一條短信送溫暖!
4—38
“中華儒、釋、道三家的養生哲學”
儒家——仁者壽;釋家——平常心;道家——道法自然。
4—39*
“關於養生保健”養生保健必須注重掌控平衡並調整好自身的飲食、運動和心理,養成規律,培育一種境界和胸懷。養生保健就是要激發人體內在有利於健康的因素,增強生命活力。身強為健,心怡為康。對任何事不能求多、不能致極,保持平衡,細水長流,求長久;遇事不要急,不要強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隨遇而安,求平和;激活好奇心,培養興趣愛好;養生保健還要因人而異,適合自身的內、外在條件。
4—40
“夏季養生的N個好方法”最佳運動——遊泳;最佳作息——定時起臥;最佳飲品——茶水;最佳蔬菜——苦味菜;最佳湯肴——番茄湯;最佳肉食——鴨肉;最佳調味品——食醋;最佳營養素——維生素E;最佳降溫方法——扇子。
4—41
“來自中醫藥研究院《抗癌之窗》的指導”預防和抑製癌的N種經典食物:(1)香菇、猴頭菇、銀耳。(2)獼猴桃、柑橘、大棗。(3)海帶、青魚、帶魚、海參、甲魚。(4)鮮玉米。(5)茶葉、枸杞子、泡製除毒後的苦杏仁。(6)人參、山藥。(7)蠶蛹。(8)牛奶。
4—42
“養生保健堅持的幾點”(1)發宜常梳;(2)目宜常運;(3)耳宜常搓;(4)齒宜常叩;(5)肩宜常聳;(6)臂宜常抻;(7)腹宜常摩;(8)腸宜常清;(9)肛宜常收;(10)腰宜常捂;(11)踵宜常提;(12)足宜常按。
4—43
“讓你多活幾年的生活方式”(1)多果少糖。(2)多茶少煙。(3)多水少酒。(4)多菜少肉。(5)多嚼少食。(6)多醋少鹽。(7)多笑少怒。(8)多眠少愁。(9)多浴少衣。(10)多練少藥。(11)多動少停。(12)多施少欲。
4—44
“十養”山水養生,林木養眼,物產養形,氣候養顏,運動養性,修煉養氣,宗教養心,文化養神,教育養智,交往養情。
4—45*
順時令以養元氣,少憂慮以養心氣,戒發怒以養肝氣,常謙讓以養和氣,莫怠懈以養誌氣!身體健康好心氣,一生才有好福氣!
4—46*
生活現實一點,奢望少一點,心緒靜一點,真情多一點,愛好廣一點,得意時克製一點,失意時淡定一點,做到這幾點,朋友就會多一點,活得能更快樂一點,健康狀況會更好一點。
4—47*
“經典句”(一)
把簡單變複雜的是平庸,把複雜變簡單的是創造。先處理好心情,再去處理事情。愚蠢的人到遠方尋找幸福,聰明的人在腳下種植幸福。忍耐是堅忍和能耐的簡稱;學問是苦學和勤問的概括。勇氣是控製恐懼心理,而不是心裏毫無恐懼。用你的笑容去改變這個世界,別讓這個世界改變了你的笑容。生活給你一百個理由哭泣時,你就拿出一千個理由笑給它看。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做人越單純越好,做事越周密越好。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
4—48*
“經典句”(二)創造機會的人是智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把握好今天,是送給理想明天的最佳保險單。研究別人的缺點,要從研究自己的缺點入手。你所知道的不要全說,你所聽到的不要全信。判斷一個人,要看他是否有老朋友,隻有新朋友的人是靠不住的。了解一個人,不能隻看他對你怎麼樣,還要看他對其他人怎樣!表揚一個人最好用廣播,批評一個人最好用電話。在人之上,要把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想釣到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
4—49*
“經典句”(三)凡事當有度,不及難成,過之易折。健忘是一種難堪的病態,善忘則是一種難得的境界。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則,待事要明確而又果斷。要想得到從來沒有過的收獲,通常情況就要付出從沒有過的勞動。要想知道一個人缺少什麼,就看他炫耀什麼。要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麼,就看他掩飾什麼。把時間分配給值得愛的人是人生中最好的投資。
4—50*
“名言分享”(1)大事堅持原則,小事學會變通!(2)承諾時留餘地,兌現時多給予!(3)命運如同掌紋,無論多曲折,終究在你手中!(4)快樂,才是奢侈的生活!(5)傾心~是愛,纏綿~是愛,放棄~也是愛!(6)成熟政治的關鍵在於明智地妥協,瘋狂政治的核心在於你死我活!(7)善即智,智即福。(8)麵對生活選擇微笑,麵對朋友選擇真誠,麵對失敗選擇奮起,麵對成功選擇謙卑。
4—51
“妙語分享”(1)千裏馬也需要鞭子,保持適當壓力有利於成功。(2)常識要和大家一致,技能則要與眾不同。(3)在平常的群體中關注出眾的人,在出眾的群體中關注平常的人。(4)私下提意見叫補台,當眾提意見叫拆台。(5)領導者關注異常而不關注正常,關注例外而不關注例行,正常和例行有製度和下屬管。(6)給老同誌分餅,給年輕人畫餅,和中堅力量一起吃餅。(7)誰都能踩死螞蟻,但站在大象背上的螞蟻誰敢踩?這就是借力原則。(8)畫龍點睛,妙在隻點兩隻眼睛,如果點多了,那就成篩子了。
4—52
“論三寶”言語三寶:謙遜,親切,讚許。入世三寶:樂觀,合群,互助。興趣三寶:讀書,音樂,旅行。和睦三寶:輕鬆,幽默,體貼。廳堂三寶:蘭花,國畫,紫砂。飲食三寶:均衡,營養,節製。祛病三寶:靜心,動體,養氣。智慧三寶:廣聞,覺悟,活用。學問三寶:傾聽,記憶,思辨。交友三寶:喜歡,投緣,關愛。吉祥三寶:慈悲,善良,寬容。對上三寶:服從,忠誠,保密。女士三寶:氣質,性感,淡妝。男士三寶:品格,才能,魅力。幸福三寶:吃香,睡實,如願。處事三寶:宏觀,具體,放下。人生三寶:身體,事業,朋友。
4—53
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飲食有節,起居有時;物熟始食,水沸始飲;頭部宜涼,足部宜熱;減少俗務,尋求安寧;知足常樂,無求乃安。
4—54
佛教提倡“過午不食”。就是不吃晚飯。中醫也說從下午4點到淩晨4點,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下降,晚上不要吃太多,否則食物就會變為廢物。其實現代人的很多疾病,並非營養不良造成而是營養過剩或偏食導致,《短命條辯》亦雲:“過飽傷人,餓治百病。”所以,讓晚上有點饑餓感,有助於延年益壽。
4—55
謀生最高境界:智;人生最高境界:靜;交友最高境界:誠;做人最高境界:舍;生活最高境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