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經營愛好(1 / 1)

興趣愛好是一種內在驅動力,對於創業者而言,這種動力十分可貴。在選擇經營項目的時候,如果與個人興趣愛好聯係起來,甚至把興趣愛好作為方向,較易獲得成功。

柳雲從小就喜歡花草,尤其是帶香味的花草。高中畢業後她到北京打工。有一天,她翻看一本雜誌,目錄中幾個醒目大字“國際市場香草走俏”引起她的注意。文中寫道,香草,除了其本身的秀麗外,還能淨化空氣、美化居室,其香氣還可殺菌滅菌、驅蚊除疫。柳雲眼睛一亮:小小的香草背後是個大市場啊!她為自己的發現感到興奮,香草正是自己喜歡的植物,她決定不再打工,回鄉種香草。幾經周折,柳雲在北京一家花卉種子公司買到了香草種子,馬不停蹄地回到老家,開始種植香草。

首次試種的香草有相當一部分未出芽,柳雲找到原因後,進行第二次播種,沒幾天時間,20多個品種的香草就全部破土而出,柳雲欣喜若狂,從澆水、施肥到移植、上盆,一切得心應手。一個多月後,一盆盆香草噴香吐翠,產品可以上市了。

為了讓新產品走向市場、賣出好價錢,柳雲采取了“半賣半送”的辦法,讓消費者先行認識、感受,而後幫她免費做廣告和義務營銷工作。這一招還真靈,很快一傳十、十傳百,香草成了市場搶手貨,15元一盆還供不應求。1000多盆香草沒幾天就被一搶而光,柳雲淨賺一萬多元,淘到了第一桶金。柳雲通過一株株小香草,在短短兩年內收獲了30多萬元的驚人財富。就這樣,在個人愛好的土壤上,小香草“種”出了大事業。

有些人的愛好可能並沒有多少普遍意義,可是如果把它進行移植或嫁接,就可能發生質變,升級成一種新型行業。饞嘴姑娘成了美食家就是如此。

唐新琴從小愛吃美食,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報社當編輯,更是出了名的“饞貓”,她把收入的80%都花在吃上,到長沙兩年就吃遍了各大酒樓,到外地出差也嚐遍各大菜係。就這樣,吃菜吃出了名堂,一看菜就知什麼味道,點菜成了她的特長。很多朋友常拉唐新琴去當導吃,不但吃得好,還省錢,人們給她取了個名字:美食美眉。由此她悟出了自己長處的用途,原來導吃也可以成為一種掙錢的方式。因唐新琴愛吃會吃而名聲在外,很多生意找上門來。有些外地人到長沙吃飯,也請她去導吃。有一次,一家著名酒樓請她指點,她向酒家提出改進方案,建議酒店設專人分析顧客所點的每張菜單,從而確定贈送什麼菜,讓老板茅塞頓開,飯店的收益也隨之大增。後來,長沙一家飯店高薪請她兼職做膳食顧問,專門負責點菜事宜。如今她受雇於多家酒店、賓館和旅行社,成了名副其實的點菜師、美食家。

從唐新琴身上同樣讓人們看到把個人愛好轉化為事業追求的可能性。當然,並不是任何興趣愛好都能做成事業,成為致富的途徑。在這裏需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人興趣愛好必須能與市場需求接軌;第二,對有前途的興趣愛好要傾注更大的心血,使它不斷創新發展,形成相當的實力和水平,足以支撐起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