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在大市場邊上有很多相關或不相關的小店,他們的生意也很火爆。這些小店的主人通常很精明,他們懂得賺身邊人的錢。
在經銷水果處賣包裝紙箱。某縣盛產柑橘,每年有3000多萬公斤要外銷。當地參與購銷的經紀人多達2000人,大家都在一條路上擠,都想分一杯羹,競爭非常激烈,利潤空間被壓縮。在這種情況下,有一位姓嚴的農民,經過慎重考慮作出決定,主動退出這個領域,不再隨大流做經紀人,而是做起了與此相關的輔助性生意——賣紙箱。因為他看到,大量外銷的柑橘除部分裝塑料袋外,大部分都要裝在紙箱中,賣紙箱成為一宗被人們忽視的冷門生意。他專門從外地訂購了一大批專用果箱,又附帶出售一些草簾子,正好填補了當地銷售市場的空白,生意做得十分好,獲利3萬多元。
在電腦店邊開書吧。某市科技市場,主要經營電腦、軟件、光盤、耗材、辦公設備等,商戶近千家,每天這裏人流如織,生意十分紅火。然而在市場的一角有兩間店麵因較偏僻,無人問津,於是房主隻好以半價招租。這時,李菲租下這兩間店麵。許多人以為這裏又多了一個賣電腦、打印機的商鋪。可是沒想到的是,李菲卻在這裏開了個書吧,還兼賣飲料。書吧開張時,李菲又在路邊樹立了牌子,引導來科技市場的顧客到書吧覓書。他的書吧,環境優雅安靜,是鬧市中難得的“靜”土。所以,來科技市場談生意的商人,為了有個較適合的環境,紛紛選書吧作為業務洽談地點。於是,李菲的書吧生意越來越興隆。就這樣,李菲在科技市場賣書淘金,他的腰包也一天天鼓了起來。
在紡織大世界旁開飯店。很多人看到經營紡織批發業務賺錢,紛紛爭著搶著甚至貸款投資經營。然而有一位原來投資布店的老板沒有跟風,他到批發市場觀察,對市場進行了細致的考察,發現商販們日常吃飯存在問題。紡織大世界市場管理有序,在這裏經營的商販大都需要到街上吃飯,或家裏送飯,不太方便。於是,他抓住這一商機後,在紡織大世界附近開了一家飯店,專門經營大眾飯菜,並負責送飯,對顧客承諾3元5元吃飽、8元10元吃好,每天中午還賣盒飯。因為價格便宜、服務周到,所以很快吸引了大批在紡織大世界做生意的商販。來這裏就餐的商販開玩笑說,我們布店的生意隨著季節變化有“淡”有“旺”,可你這個飯店卻天天熱火朝天,真讓人眼熱。
在賣海鮮處賣冰塊。某市地處海邊,經營海鮮的商家雲集於此。但是,夏秋季節由於氣溫高,海產品保鮮成了所有經營海產品商販和酒店老板共同麵臨的一大難題。一位商人,瞅準了這一掙錢的好機會,從冬天就開始籌備造冰賣冰塊。他租用一塊30平方米左右的場地,按照傳統方法,冬天用石棉瓦圍起柵欄,用稻殼保溫,建起了一個“儲冰庫”,從附近河塘取回冰塊儲存。第二年夏天,他儲存的冰塊運到市場竟成了緊俏貨,一塊八九十公斤重的冰塊可獲利30多元,當年他就賺了六七萬元。見他賣冰賺了錢,附近村裏又有十幾戶農民效仿這種做法,建起“儲冰庫”十幾個。賣冰讓當地許多農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上述幾例足以說明,“敲邊鼓”也能賺錢。當大家一窩蜂地把目光盯在某一行當打拚的時候,你大可不必跟風,為這些想賺錢的人提供一些相應的配套服務,從想賺錢的人身上賺錢,不僅風險小,而且肯定能賺錢。這本身就是經營智慧。
§§第四章 經營優勢 強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