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追求特色(1 / 1)

有時,經營項目隻是針對一部分人的某種需求,看上去數量有限,但是由於能滿足這部分人的特殊需求,所以,客戶群往往十分穩定,反而能使經營長盛不衰。

專做京劇迷生意的影樓就是如此。張雨的父親是名京劇票友,老人年紀大了,一直想找個地方拍點戲照,留個紀念,但到處都找不到一個這樣的地方。張雨是個孝順孩子,為滿足父親的心願,她請了一些朋友幫忙,借來服裝道具,請來化妝師,給父親拍了一次上妝的京劇照。正是在這次為父親拍照的過程中,她第一次感受到京劇的魅力,同時也發現了這一商機。她想,京劇票友肯定不在少數,特別是在年歲大一些的票友中有父親一樣想法的人肯定也不少。如果開個京劇影樓,專門為京劇迷拍照,為京劇迷服務,一定很受歡迎。

打定主意後,在父親的支持下,她開始為開辦京劇影樓做準備,置辦行頭、布景,聘請專業化妝師、造型師。她把影樓布置得就像一個劇場演出的後台,四處掛滿了戲曲服裝、道具,京劇味十足。不久張雨的“粉墨濃妝”影樓開張了。

在競爭激烈的攝影市場上,因張雨的影樓有特色,專門麵向京劇迷,獨此一家,別無分店,所以很快吸引了大批京劇愛好者前來拍照。戲迷一般都愛紮堆,有共同愛好的人們喜歡聚在一起,影樓開張後,戲迷票友們有了談戲論劇的好去處。如此互相吸引,互相宣傳,使張雨的顧客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影樓開局不錯。張雨喜歡動腦筋,琢磨京劇票友的心思,投其所好,突出本店特色,用京劇文化吸引人。顧客到影樓來,不僅可以拍戲照,還可以從影樓的布置中,深入了解京劇發展曆史。她還在相冊上下了很多工夫,配合顧客拍攝的戲裝,在相冊中加入戲曲故事梗概和唱詞,使顧客可以拿出相簿在親朋好友麵前“炫耀”,讓顧客過一把當“角兒”的癮。開張4年來,張雨影樓的麵積從70平方米擴大到了500多平方米,生意越做越紅火。

這是針對特定愛好的人群經營的成功例子。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瞄準有特定情感需求的人群進行特色經營,同樣能找到市場。“同學聚會公司”就是滿足了人們的懷舊心理和情感而成功的。

林承春原先在某公司做銷售,由於工作出色不久被提拔為副總,事業有成。可是他不滿足於此,他想尋找一個自己感興趣,又能對社會有貢獻的項目來創業。一天,他和高中同學打電話聯係時,對方提議組織同學聚一聚,委托他來辦。沒想到同學的這個提議,卻使他從中發現一個商機,並設計出一個創業藍圖: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人與人之間感情疏遠了許多,人們總是懷念純淨透明的青春時光和昔日的同學。老同學如果能在多年之後再聚到一起,那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情。但是,同學聚會操作起來卻很煩瑣,比如選擇什麼酒店得有人張羅,還得有人召集,有人致辭,哪一個環節疏漏了也不圓滿。何況現在人人都有一攤工作,很難抽出更多時間,專門來操持這件事,如果草率行事又會難如人願。如果自己辦一家專業的聚會公司,為人們創造條件聚會,又把組織聚會的麻煩事承擔起來,豈不是兩全齊美的事情嗎?於是,他毅然辭掉工作,開始謀劃張羅成立公司。不久,“同學聚會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張。

林承春一連在當地報紙做廣告,又通過朋友幫助宣傳,還接受當地媒體采訪。經媒體宣傳後,立即引起社會的關注,提升了同學聚會公司的知名度。第一筆生意是市七中92級八班同學聚會,由他們公司籌辦。經過公司精心安排,聚會如期舉行,辦得既熱烈隆重,價格又合理,受到顧客的一致好評。從此,公司業務範圍越來越大,從老同學聚會,擴大到同事間的周末聚餐、出遊、娛樂等集體活動,以及相同職業者、共同愛好者的交友活動,還推出了同城聚會等服務項目。公司成立僅幾個月時間,經營收入就成倍增長,規模越來越大。

對於創業者來說,針對不同層次顧客的心理和情感,進行特色經營,既能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也減少了競爭的壓力,不失為成功經營之道。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創業者在開發經營項目時,不但要考慮人群特點,還要關注他們的特定心理和情感需求,開發相應的服務項目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