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1 / 1)

基於上述兩方麵的考慮,本教材在結構設計、內容取舍、文字敘述等方麵做了一些嚐試,希望能更加適應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在結構和內容方麵,本教材簡化了結構,弱化了純粹法哲學內容,把更多的篇幅放在法的特質、屬性、結構以及運轉等法本身問題的分析上。考慮到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在文字上盡量通俗、平實,盡量少用專業術語,力圖用普通的語言把蘊含在法律中的道理講清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教材在每一章之後都附有材料供學生分析思考,這些材料有案例、事件,也有觀點、言論。這些實例一方麵可以為學生掌握法學理論提供一個導入的路徑,另一方麵也為學生提供了將法學理論用於分析實際問題的樣板。法理學由於其理論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一般認為是很難用具體的實例來說明其中的原理的;同時分析實例,總是要用到部門法知識,而一年級學生並不具備這樣的知識基礎,因此法理學教材和教學總是側重於理論闡述,而較少實例分析。近年來已有部分學者開始做這樣的嚐試,但總體來說人數不多,成果也不多。本教材增加材料分析的內容,也是一種嚐試,希望能借此推進用實例來說明法理學中的理論問題的探索。

盡管我們大家都盡了努力,但法理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限於作者的水平,本書一定存在不少問題,懇請各位讀者,特別是使用這本教材的教師和學生提出意見,以便我們改進提高。

本書各位作者寫作分工如下(以寫作章節為序):浙江工商大學楊磊:緒論,第一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二章;中國計量學院吳斌:第二章,第十一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浙江理工大學胡瓷紅: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浙江工商大學舒瑤芝:第六章,第十章;浙江林學院陽相翼: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八章;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蔡萍琴: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楊磊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