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必須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必須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提供政治保證。黨的基本路線是在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製定的,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願望要求,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最重要的寶貴經驗。按照黨的基本路線要求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而隻有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才能確保實現科學發展。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充分認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堅持以科學發展的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以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來促進科學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提供良好社會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最根本基礎是發展。發展,不僅需要和諧的社會環境和條件,而且發展的目的、要求本身就包括社會和諧,進而包括更廣闊領域內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整體和諧。所以,一定要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要最大限度地鼓勵人民發揮創新、創業、創優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會的平衡、和諧與穩定,堅持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和諧,在促進社會和諧中推動科學發展。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提供強大動力和體製保障。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進程和質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製度保障。製度對科學發展、社會和諧起著基礎、引導、保障的作用。所以,要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就要通過改革開放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各方麵體製。為此,一定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決心,堅持改革方向,堅持用科學發展和深化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推進各方麵體製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麵提高開放水平,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