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
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是黨的創造力、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命。
1.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麵加強黨的建設。
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存亡的根本性因素。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如果不能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就必然垮台。強調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麵加強黨的建設,根本目的就在於保證我們黨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鞏固和加強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當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必須抓住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工作。要努力做到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反對照抄照搬、本本主義;堅持密切聯係群眾,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民主集中製原則,反對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堅持黨的紀律,反對自由主義;堅持清正廉潔,反對以權謀私;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堅持任人唯賢,反對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在黨的作風方麵,群眾反映最大的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歪風,在全黨上下、全國上下,發揚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形成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的良好氛圍。
2.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
黨內存在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是長在我們黨身上的毒瘤,危害黨的性質,損害黨的形象,敗壞黨的聲譽,破壞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是妨礙我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大敵。全黨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緊迫性和長期性,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因此,我們黨要從思想上築起牢固的拒腐防變的堤防。我們既要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緊迫性,又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毫不動搖地把反腐敗鬥爭深入進行下去。進一步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的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製,強化監督,創新體製,把反腐敗寓於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堅持和完善反腐敗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形成防止和懲治腐敗的合力。
3.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和從嚴治黨的方針。
從嚴治黨,就是嚴格按黨章辦事,按黨的製度和規定辦事;就要對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就要在黨內生活中講黨性,講原則,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弘揚正氣,反對歪風;就要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標準發展黨員,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就要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堅持在紀律麵前人人平等。江澤民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須從嚴。要深刻認識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共產黨喪失政權的教訓。黨執政的時間越長,越要抓緊自身建設,越要從嚴要求黨員和幹部。”這說明,強調從嚴治黨是黨的地位和環境的曆史性轉變所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
從黨的建設的具體情況看,黨內存在治黨不嚴的狀況,也加劇了從嚴治黨的緊迫性。一些黨組織處理黨內問題避重就輕,失之於寬,難以取得群眾的信任;還有少數黨員幹部不但喪失了共產主義信仰,而且敢於踐踏一般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變成搜刮民脂民膏的腐敗分子,卻能夠在黨和國家的重要崗位上飛黃騰達。這種狀況,如果不能盡快徹底改變,就會貽害無窮,誤黨誤國,整個民族就會失去聚合力,國家就沒有希望。種種現象、事例,都說明從嚴治黨是當前黨的建設刻不容緩的任務,必須按照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大方向,進行深入細致的工作,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
六、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而奮鬥
江澤民同誌在“七一”講話中係統地闡述了我們黨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深刻內涵,以及兩者的辯證統一關係。明確要求全黨同誌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更要腳踏實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時代的高度,麵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前進方向、曆史任務和行動綱領的深刻總結,是中國共產黨人為把我們偉大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而為全人類解放和共產主義事業的最終勝利而吹響的新的號角。
1.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這條基本路線被簡要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根本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整個基本路線的核心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存在各種矛盾,但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必須首先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沒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社會主義製度的基礎就不可能牢固。因此,黨的其他各項工作都要緊密圍繞這個中心來進行,我們的工作做得好壞,也應該用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來衡量。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要著眼於經濟建設與其他各個方麵工作的相互結合全麵開展。基本路線強調了堅持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兩個基本點,這兩個基本點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偏廢,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還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穩定、發展三者之間的關係。發展是硬道理。一個社會,如果沒有發展,經濟上不去,人民生活貧困,那麼,無論實行的是什麼主義,都是沒有生命力的。
發展是穩定的基礎。沒有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就沒有可能。改革是發展的動力。要發展,就要不斷解放生產力,改革過時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觀念、思維方式、工作方法和舊的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改革是為了更快地發展,發展是改革的目的。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沒有社會政治穩定,改革失敗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也就談不上什麼發展。
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全黨頭等重要的大事,也是黨的建設頭等重要的大事。黨的建設要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黨的基本路線開展工作,並用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實踐效果作為衡量和檢驗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
2.深刻認識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辯證統一關係。
從廣義上講,黨的綱領包括黨的指導思想、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現階段以及最終奮鬥目標等方麵的內容。從狹義上說,黨的綱領包括最低綱領(也就是基本綱領)和最高綱領兩部分,我們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始終不變的。最低綱領則是根據革命或建設的發展階段的客觀實際不同而有所不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低綱領(基本綱領),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也就是全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理想,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含糊。如果動搖了這個理想信念,也就動搖了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立場。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共產主義隻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是一個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漫長曆史過程。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比較膚淺、簡單。80多年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啟示我們,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學上的預見,但未來的事情具體如何發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答。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對遙遠的未來作具體的設想和描繪。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關係,要求我們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紮紮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忘記遠大理想而隻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我們既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過程,就認為共產主義“渺茫”;也不能超越現階段,對共產主義作不切實際的幻想。誌存高遠,立足現實,既胸懷實現人類美好社會的崇高理想,又具備腳踏實地的求實精神,永遠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3.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綱領是共產主義在現階段的行動綱領。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和實施好黨的基本綱領,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準確地確定了曆史地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找到了前進的現實基礎和出發點。
要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弄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在總結曆史經驗中反複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馬克思主義歸根到底是要發展生產力,我們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但是這需要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因此,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首要任務”、“主要任務”、“第一任務”、“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
要把貫徹實施黨的基本綱領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機統一起來。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在一定曆史階段總攬全局的總任務、總路線,是黨的其他一切方針政策包括黨的綱領的總依據。黨的基本綱領是根據基本路線確立的總目標和總政策而製定的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它是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麵的展開和深化,是體現基本路線的要求,為實現基本路線服務的。相對於基本路線來說,它是較為具體的層次;相對於黨在各個具體工作領域的具體目標和政策,它又是比較高的層次。因此,在貫徹黨的基本綱領的全過程,我們都要堅持以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
要把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求實精神統一起來。共產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旗幟和方向。堅信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堅信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並始終不渝地堅持這種理想信念,為實現這樣的理想信念奮鬥終生,這是我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我們的政治優勢。江澤民同誌指出:“全黨同誌既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共產黨員要始終成為黨的綱領的忠實實踐者,就要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行動指南,堅定信念,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的各項任務而奮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為我們黨8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所證明了的正確的經驗總結和科學的理論原則,體現了我們黨對當代中國社會前進脈搏的敏銳把握,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堅持和發展。隻有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製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綱領、方針和政策;才能排除“左”的和右的各種幹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振興中華的偉大合力;我們的國家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最終實現偉大複興。
複習思考題: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及其意義是什麼?
2.如何理解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要求?
3.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4.如何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
5.怎樣認識黨的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辯證統一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