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鄧小平黨建理論的主要內容(3 / 3)

關於黨的製度建設。1980年8月,鄧小平作了《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這個講話既充分展現了鄧小平製度建設思想,又標誌著黨的製度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通觀鄧小平黨的製度建設原理,其核心內容是使黨內民主生活走上製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從根本上保證黨的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①鄧小平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認為“最重要的是一個製度建設問題”,“領導製度、組織製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如果不堅決改革現行製度中的弊端,過去出現的一些嚴重問題就有可能重新出現。”這就把黨的製度建設提到了極端重要的地位。②鄧小平係統地闡明了黨的製度建設的範圍和主要內容。主要有:一是“黨章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認為所謂製度建設,最根本的就是黨員、黨的各級幹部都要嚴格遵守和維護黨章,照黨章辦事。二是要認真貫徹民主集中製。鄧小平一以貫之地強調民主集中製既是黨的根本組織製度,也是黨的根本領導製度,不僅是黨內的根本製度,也是我們國家的根本製度。為了把民主集中製具體化、製度化,鄧小平還在黨的領導製度、生活製度、工作製度等方麵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改進意見。三是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鄧小平指出,黨不僅要領導人民製定符合人民意誌和利益的國家憲法和法律,而且還要通過健全的黨內製度教育和督促各級黨組織及全體黨員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四是建立嚴格的監督製度。鄧小平極力主張“實行黨的內部監督”,“並且從國家製度和黨的製度上作出適當的規定,以便於對黨的組織和黨員實行嚴格的監督。”③鄧小平糾正了毛澤東忽視製度建設的偏頗,闡述了製度建設的戰略性意義。毛澤東非常重視黨的思想建設,注重從思想上建黨,但在他的晚年對製度建設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鄧小平吸取我黨過去忽視製度建設的教訓,致力於建設一種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的根本製度。從而把製度建設提升到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性高度來對待,發展了毛澤東建黨思想。

麵向新世紀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認真學習鄧小平黨建理論,用這一理論指導黨的建設的實踐。鄧小平黨建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強大的思想武器。這個理論回答了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根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建黨學說和毛澤東建黨思想。隻有用鄧小平黨建理論指導我們今天黨的建設,才能在新的探索中解決好黨的建設麵臨的新矛盾新問題,把黨的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黨的建設。

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指導原則是,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來進行,必須聯係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必須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

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相聯係,服從和服務於黨的政治路線,這是毛澤東建黨思想的一條重要原理。鄧小平從當代中國的實際出發,堅持和發展了這一原理。鄧小平反複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的這條路線,集中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意誌,符合曆史前進的方向,是一條把中國引向富強、民主、文明的馬克思主義路線。中國的發展靠這條路線,中國的穩定也靠這條路線。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這條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黨的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這條基本路線來進行。

鄧小平提出檢驗黨的建設成果的大小,要以貫徹這條基本路線的情況,尤其要以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情況作為依據。鄧小平一再強調,經濟部門和企業的黨委必須堅持政治與經濟、政治與業務的統一,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他在談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問題時,又提出:“一個工廠的黨委,必須保證在產品的數量、質量和成本方麵完成計劃;保證技術先進、管理先進、管理民主;保證所有管理人員有職有權,能夠有效率、有紀律地工作;保證全體職工享受民主權利和合理的勞動條件、生活條件、學習條件;保證能夠培養、選拔和選舉優秀人才,不管是黨員非黨員,凡是能幹的人就要使他們充分發揮作用。如果能夠保證這些,就是黨的領導有效,黨的領導得力。”總之,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製度建設、作風建設,黨的建設的各方麵工作,都要圍繞基本路線,為保證這條路線的貫徹服務。

3.依靠改革和製度加強黨的建設。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一個比較長的時期裏,我們不僅在黨的建設的目標和指導思想方麵發生過嚴重失誤,而且在黨的建設的途徑和方式方麵也發生過嚴重失誤。

鄧小平深刻總結了黨的建設的曆史經驗。他認為,黨內生活中發生的不正常現象不能歸咎於毛澤東一個人。“因為這與黨的生活和製度也有關係。延安時期我黨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和建黨思想非常好,但是沒有形成一套製度。”鄧小平明確提出了改革黨和國家領導製度及其他製度的命題。他說:“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了適應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需要,為了興利除弊,黨和國家領導製度以及其他製度,需要改革的很多。”鄧小平關於製度改革和建設的思想,在黨建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的意義。

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健全和完善黨的各方麵製度,實現黨內生活的製度化、規範化。鄧小平多次指出,在黨和國家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官僚主義、家長製和特權現象,有思想作風方麵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製度方麵的原因。為了克服這些現象,既要解決思想問題,更要解決製度問題。製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根據鄧小平的思想,新的曆史條件下黨的領導製度和組織製度的改革,主要是解決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健全民主集中製,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製,實現幹部新老合作與交替;保持黨和國家領導層的活力;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調動全黨的積極性。鄧小平強調,改革黨的領導製度和組織製度,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渙散黨的紀律,而是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紀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了加強黨的製度建設與改革的一係列方針原則。把製度建設貫穿於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之中,在黨的建設的許多方麵分別製定了若幹製度和條例,黨內生活向製度化、規範化邁出了新的步伐。當前重要的是,一定要嚴格執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規章製度,加強對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同時,要根據新的實際,不斷完善已有的製度,逐步建立新的製度,並且把加強製度建設同加強思想教育結合起來,用黨員、幹部的黨性和政治覺悟來促進和保證製度的貫徹落實。

4.從嚴治黨、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保證。從嚴治黨是對黨的建設的全麵要求,必須貫徹到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之中。

堅持從嚴治黨,首先是全黨都要嚴格按黨章辦事。鄧小平強調:“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黨章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黨員在黨章麵前人人平等。所有共產黨員都要遵守黨章,不管其功勞和職位如何,都沒有例外。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更應該嚴格遵守黨章,起模範作用。

堅持從嚴治黨,必須嚴格執行黨的紀律。鄧小平指出:遵守紀律的最高標準,是真正維護和堅決執行黨的政策。誰也不能違反黨章黨紀,不管誰違反,都要受到紀律處分;也不許任何人幹擾黨紀的執行,不許任何違反黨紀的人逍遙於紀律製裁之外。

堅持從嚴治黨,必須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鄧小平強調,應當發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在黨內生活中講黨性、講原則,堅持克服軟弱渙散狀態。他指出:“批評的方法要講究,分寸要適當,不要搞圍攻、搞運動。但是不做思想工作,不搞批評和自我批評一定不行。批評的武器一定不能丟。”“黨內不論什麼人,不論職務高低,都要能接受批評和進行自我批評。”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達到新的團結。新時期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一個突出問題是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鄧小平強調,要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警鍾長鳴。這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

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深刻分析了腐敗現象迅速滋長的形勢及其嚴重危害,要求采取堅決措施加以製止。他指出:“我們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麵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的幹部被腐蝕了。卷進經濟犯罪活動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這股風來得很猛。如果我們黨不嚴重注意,不堅決刹住這股風,那麼,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麵貌’的問題。這不是危言聳聽。”鄧小平強調:“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鄧小平還指出:貪汙腐化、濫用權力等腐敗問題,“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解決,也不可能靠幾個人講幾句話就見效。但是我們有信心,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有能力逐步克服並最終消除這些消極現象。”這是從曆史發展的高度作出的科學結論。符合我國改革開放條件下反腐敗鬥爭的實際,也反映了黨和人民的共同意誌和堅定決心。我們黨在成功地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完全有能力成功地進行反腐敗鬥爭。

以上概括雖然不是鄧小平黨建理論的全部,但可以看出,鄧小平黨建理論涵蓋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所有主要方麵。它對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重要意義、黨的建設的目標和指導思想、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途徑等重大問題所作的論述,全麵而係統,具有完整的體係性。這個理論,是我們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建設的根本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