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列寧建黨學說的形成(1898—1912)。
1898年3月,在明斯克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雖然宣告了俄國社會民主黨成立,但實際上俄國黨並沒有正式建立起來。大會沒有製定黨綱和黨章,各地方組織還沒有統一的路線,大會所選出的中央委員會不久就被敵人所破獲。“一大”之後,在圍繞著建立一個什麼類型政黨的問題上,馬克思主義者同機會主義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為了建立新型的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列寧認為首先必須從思想上建黨入手,堅決劃清同經濟派的界限,劃清馬克思主義同修正主義的界限。列寧發表了《怎麼辦?》一書,全麵係統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主義和經濟主義,提出了建黨的基本原則和計劃,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1903年7月30日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布爾什維克與黨內的機會主義派別——孟什維克在組織上實行徹底的決裂。為了捍衛黨和無產階級黨性、回擊孟什維克的進攻,列寧在1904年5月出版了《進一步,退兩步》一書。第一次係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建黨學說,提出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另外,1905年撰寫的《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1908年撰寫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都集中體現了列寧在為建立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而鬥爭的實踐,奠定了黨的理論基礎、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策略基礎,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
1912年1月在布拉格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全國代表會議。在列寧的領導下,會議總結了布爾什維克同機會主義鬥爭的經驗,把孟什維克驅逐出黨,並選舉了以列寧為首的新的中央委員會。從此,結束了布爾什維克同孟什維克在一個黨內的形式上的統一,布爾什維克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3.列寧建黨學說的進一步發展(1913—1916)。
這一時期,列寧深刻地總結了第二國際破產的經驗教訓,在領導俄國黨奪取政權的鬥爭實踐中,繼續探索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規律,進一步發展了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這一時期世界上發生的最突出的事件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爆發後,各交戰國的社會民主黨統統轉向沙文主義,支持本國資產階級政府,第二國際宣告破產。期間,列寧同第二國際中的左右傾機會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為1919年創建第三國際奠定了基礎。
4.列寧初步提出了工人階級執政黨建設的基本原理(1917—1924)。
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布爾什維克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人階級執政黨。黨執政後,運用所掌握的國家政權,組織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列寧引導全黨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在短短的7年時間裏,列寧及時總結黨的建設的經驗,初步提出了執政黨建設的一些基本原理。這些原理集中地體現在《工人國家和征收黨員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論糧食稅》、《關於清黨》、《給代表大會的信》(即列寧的“政治遺囑”)等著作以及黨的十一大、十二大的報告中,從而進一步豐富了新型無產階級的政黨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