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和特點(3 / 3)

2.馬克思、恩格斯重視在建黨中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黨的實踐中一直十分重視以先進的科學理論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作指導,1847年,他們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把“正義者同盟”改造成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並發表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1864年,他們創立第一國際時,堅持用科學社會主義批判各種錯誤的“社會主義”思潮。馬克思認為,工人階級要取得勝利,必須“組織起來並為知識所指導”,這裏的“知識”實質上是指科學社會主義思想。1869年8月,第一個在一個國家內建立的獨立的工人政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就是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幫助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而建立起來的。

為了以正確的理論指導工人運動,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畢生精力用在創建和完善、發展科學理論上。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自己的理論過程中,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曆史上一切先進思想的優秀成果,同時他們又親自參加工人運動實踐。在此基礎上經過艱苦的理論工作,他們創立了嶄新的工人階級的科學理論體係——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唯一科學的正確的革命理論,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曆史總趨勢,指明了無產階級爭取徹底解放的道路,是無產階級解放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恩格斯說:“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觀點作為理論的基礎,……”這個觀點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

3.無產階級政黨必須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指導思想問題。

在指導思想問題上曆來有兩種錯誤的做法,一是排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二是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英國的費邊社就是前一種這樣的組織,他們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反對馬克思主義,主張階級合作,宣揚通過點滴的改良,就可以“漸進地”過渡到社會主義。恩格斯揭露了他們的實質,對費邊社給予了堅決的鬥爭。

馬克思、恩格斯從當時革命鬥爭的具體實際出發,更強調反對教條主義的必要性,馬克思、恩格斯要求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指導思想的時候,不要把它當做宗教教條,而要當做行動的指南。要結合各國的具體情況加以運用,做到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在美國,一些社會主義者於1876年建立了勞動人民黨(後來改名為社會主義工人黨),但是由於黨的領導采取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政策,輕視在美國無產階級群眾性組織中的工作,他們離開了美國的具體實際,把馬克思主義當做教條,嚴重地影響了美國工人運動。恩格斯對此進行嚴肅的批評。他說,美國社會黨內的“德國人一點不懂得把他們的理論變成能推動美國群眾的杠杆;他們大部分連自己也不懂得這種理論,而用學理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態度去對待它,認為隻要把它背得爛熟,就足以應付一切。對他們來說,這是教條,而不是行動的指南”。要求他們投入到整個工人運動中去,與工人群眾的組織建立廣泛而密切的聯係,促使落後的組織革命化。針對英、美工人政黨中存在的宗派主義和教條主義錯誤,恩格斯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越少從外麵把這種理論硬灌給美國人,而越多由他們通過自己親身的經驗(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去檢驗它,它就越會深入他們的心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活的靈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它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時代的一定的實際任務,即可能隨著每一次新的曆史轉變而改變著的一定實際任務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