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重視黨員幹部的情感教育
卷首語
作者:羅金遠
近日,焦點訪談一期名為《證難辦,臉難看》的節目曝光了河北省武邑縣公安局工作人員態度粗暴、刁難返鄉辦護照的北漂青年,找點原因就拒絕辦證,看到材料不全也不事先告知,迫使他往返奔波六次跑了大半年一直都沒辦下來。該青年感慨說,他們拿著一點權力,就隨便愚弄群眾!我注意到,報道中的工作人員,臉上一直流露出一種不耐煩乃至厭惡的表情,這就是一種對群眾的負能量情感表達,怎麼能不引起群眾的反感!
該報道在社會上迅速引起熱議,我看到有網友評論道:這些忘本的東西,真該給他們一個耳刮子!這是群眾多麼真實又直接的情感表達,群眾用樸素的情感來對待黨員幹部、政府工作人員,大部分人用自己對群眾的真摯情感換取了群眾的真實信任,而小部分人確實如群眾所說有些忘本,他們所忘的“本”,正是對群眾的熾熱情感這個根本。所以,我建議要重視和加強對黨員幹部進行情感教育!
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和人民群眾建立了血溶於水的深厚情感,我們黨本身就來源於人民,是人民的子弟,本來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情感聯係,正是因為這種血肉親情,才用小米加步槍依靠著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密切聯係群眾”也成為我黨為人稱道的三大作風之一,成為我黨的傳統。
然而,現今在有些單位中的一些黨員幹部,確實淡漠了與人民群眾的情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突出,奢靡之風嚴重,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不務實效;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就像前麵提到的報道中的工作人員,竟然對前來辦事的群眾不自覺地流露出不耐煩乃至厭惡之情,他們既然對群眾淡化了情感乃至沒有了情感,當然就不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當然就拖延推諉,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我當時就想,真應該讓這些工作人員多讀讀《情感讀本》,多受一些情感教育!
我們在一些因貪腐而落馬的領導幹部的悔悟之語中,也經常聽到這樣一些話:放鬆了思想道德修養,疏離了與人民群眾的情感聯係——這正點明了對黨員幹部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加強黨員幹部的情感教育,鞏固和加強與人民群眾的情感紐帶,才能從根本上使黨員幹部自覺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主動改進工作作風,從而進一步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焦裕祿、孔繁森、吳天祥等等黨的模範和代表,正是與群眾建立了剪不斷的血肉親情,視群眾為親人,當然會自覺自願、任勞任怨。可以說,是否重視和切實加強情感教育,黨員幹部是否對人民群眾有真情實感,才是其能否自覺、積極、主動密切聯係群眾的根本,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關鍵所在。
所以,必須重視和切實加強黨員幹部對人民群眾的情感教育,以此引導並使得黨員幹部自覺主動地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作為切入點,弘揚優良作風,以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親情入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在解決作風不實、不正、不廉上取得實效,在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取得實效,使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深入推進,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