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太古年間,聖山之巔,生有一塊九色頑石。
此頑石吸收日月之精華億萬載,終化人形。
其初具人形,便入紅塵,自詡逍遙行者。
因其不具七情六欲,世人諷之為怪物。
故其立下重誓,不勘破人之七情六欲,絕不升天!
時光飛逝,千載已度,此頑石終是窺破欲之道。
其本可借此封神,然因未涉七情,故斬斷當世之果,再遊人間。
數千載後,終是探清七情之謎。
然其又斬修為,行走世俗,又曆數千載,終創情、欲之道。
據傳,其以情、欲證道之際,千裏雲霞,萬裏雷鳴,世間靈果叢生,神獸成群,此般景象,駐世萬載。
後世人揣測,逍遙神證道之際,天降如此異象,乃是因其所創情、欲之道。
三千大道,每一道修煉至極致,便可破天封神。
而逍遙神勘破欲之道,卻不封神,而是以其激發人之潛能,以此為基,又勘破情之道,實乃合二道為一道。
故此大道一成,天地驚,鬼神泣!
後人曰:“逍遙神之情、欲之道,乃萬道之首也!”
故而,後人拋棄他道,獨尊情、欲之道!
欲修情、欲之道,首先應拋卻六欲,即卻欲境,拋棄順序依次為求生欲、優越欲、舒適欲、愛恨欲、表達欲、求知欲。
卻欲一境實乃激發修者潛能。
卻欲之後,即為歸心,歸心一境,乃是重拾六欲,依次為求知欲、表達欲、愛恨欲、舒適欲、優越欲、求生欲。
歸心一境,以卻欲境為基,再度開發人之潛能,與此同時,修者體內可衍生出欲力。
歸心境後,即為煉情,煉情一境,修者掌情力,亂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