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中華是中共產黨成立以來和中國人民近百年以來的夢想,曆史發展的實踐證明,有危機才有夢。最早提出“振興中華”夢想口號的是孫中山在清末帝製意識形態危機的背景下,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製統治以後,順應中國人民的意願首先提出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為實現國富民強和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夢”,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成果,毛澤東思想凝聚了近代以來“中國夢”的實踐經驗,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了中國的民族特點和民族形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準備。黨的十八大是在中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物質文明取得巨大成績,需要超越意識形態危機,強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主流意識形態的背景下,提出振興中華的核心價值理念,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二百”發展目標振興中華的“中國夢”,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把中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百周年之際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實現振興中華的“中國夢”。如何充分發揮老子誕生地和道教祖庭太清宮文化資源在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文化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首先,需要在渦水中遊老子文化資源三說基地,形成合力統一規劃多方引資建設老子文化資源係列基地的基礎上,集中精力舉辦老子文化研究學院,深入研究老子道家文化,精心提升老子道家文化資源的文化作用,與山東曲阜孔子儒學研究學院形成中華文化儒道互補的研究和宣傳基地。在此基礎上形成合力共同研究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推動中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為建設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並且形成合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為振興中華,使中華民族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中原人民積極的貢獻。
老子文化資源三說基地,即是道家文化的研究基地,也是中華文化的宣傳陣地。文化傳承創新既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文化的本質特征,因此,老子文化三說基地應以“人民幸福”的核心理念把老子文化資源三說基地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宣傳陣地。把從英國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所虛構的烏托邦已經曆經500年的精心探索發展到現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係統理論的核心價值,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及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中華文化人文精神,作為中國人民幸福為核心的價值理念實現“中國夢”的具體路徑,形成合力把老子文化資源三說基地實現兩個轉變:即把論爭老子誕生地和道教祖庭的人力、財力和精力轉變為建設中華文化的宣傳基地;把老子文化資源三說基地由燒香拜神的“三俗”做法轉變為宣傳中華文化大眾化、時代化、生活化的宣傳基地。不僅要努力實現讓中國人民喜聞樂見,而且要創新發展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把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振興中華為核心的中國夢,擴展為世界人民幸福為核心的“世界夢”發揮積極作用。
以把老子文化資源三說基地建設為道家文化研究基地和中華文化宣傳基地,把老子文化資源三說基地建設成為國家級甚至世界級參觀遊覽景點為突破口,向渦穀二水兩翼城市發展,以道家亞聖莊子文化基地蒙城和春秋文化聖地城父及上遊伏羲文化發祥地淮陽,下遊大禹治水拜諸候的淮遠為錦上添花,再延伸到曹魏文化基地之一的許昌,把渦穀二水建設成為中原地區中華文化參觀遊覽的中華腹地的旅遊文化的明珠,為中原人民創造幸福生活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