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北蘇維埃政權的建立(2 / 3)

1929年2月,中共陝北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在綏德西川張家岔召開,參加會議的有20多人,選舉謝子長為特委軍事委員。會後,特委機關遷至榆林。4至5月間,中共陝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在榆林紅石峽召開,參加會議的有10多人。會議提出搞武裝鬥爭要采取白色的、灰色的、紅色的三種形式。決定加強黨的領導,推動災民分糧吃大戶運動。會議決定劉誌丹任特委軍委書記,主持特委工作。

1930年10月初,中共陝北特委第三次擴大會議在綏德合龍山古廟召開,20多人參加。北方局派高維翰(李傑夫)傳達6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精神,趙伯平宣讀了陝西省委《政治任務決議案》《對於陝北工作決議案》等文件。會議決定合並黨、團、工會、農會等組織,成立陝北暴動行動委員會,書記趙伯平,軍委書記孔祥禎,謝子長、劉誌丹分任行動委員會的正、副總指揮。

1932年1月初,西北反帝同盟軍在正寧縣柴橋子正式成立。總指揮謝子長,副總指揮劉誌丹,參謀長楊金遠。全軍700多人。同時建立了中共黨委,謝子長任書記。

同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軍在正寧縣三嘉原細咀子召開大會,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總指揮謝子長、政委李傑夫、參謀長楊重元。建立了中共隊委會,李傑夫任書記。

1932年12月13日,陝北代表團書麵報告了陝北特委組織狀況:下轄1個縣委、8個區委、3個特支,1個支部。其中有府穀縣委、神木區委、米脂區委、佳縣區委、吳堡區委、緩德南區委、綏德北區委、清澗區委、安定區委、橫山特支、榆林特支、三邊特支、三皇峁支部,共計81個支部,765名黨員。

1933年3月8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在照金兔兒坪正式成立。特委書記金理科,特委軍委書記習仲勳及李妙齋、史可壽等為委員,史可壽任團特委書記。

1934年1月22日,謝子長回到陝北清澗,特委派白雪山、王德銀、馬義、賀牛等人武裝護送謝子長回到安定西區。謝子長到安定,立即著手恢複紅一支隊。11月14日,中共陝北特委向中央駐北方代表報告:“陝北發展到11個縣的蘇維埃領域及陣地與陝北獨立師,各縣都在進行分配土地,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

年底,陝北在國民黨井嶽秀部的嚴密防守下,陝北革命根據地分成兩塊,其中神府根據地活動範圍東至黃河,南麵延伸到佳縣通鎮,西麵發展到榆林建安堡以東,北麵到府穀縣城以北的大岔。幅員南北約500裏,東西約200裏,人口達14萬。這塊紅色區域共建立23個區,其中神木13個區,府穀7個區,山西興縣沿黃河3個秘密區。

第二節 開展武裝鬥爭創建西北根據地

1928年初,劉誌丹、謝子長就開始領導創建革命武裝隊伍工作。4月,中共陝北特委(屬中共陝西省委領導)成立。7、8月間,中共陝西省委任命劉誌丹為陝北特委軍委書記,謝子長為軍委委員,領導創建武裝工作。

1930年春開始,劉誌丹、謝子長等人多次組織兵變,以改造反動武裝為革命武裝,但每次都遭到失敗。

1931年7月,劉誌丹、馬錫五進入華池縣南梁地區,收編了趙連璧、楊丕勝、賈生才三支武裝,終於組建起了一支獨立的革命武裝隊伍――南梁遊擊隊。10月20日,南梁遊擊隊與閆紅彥領導的陝北遊擊隊在甘肅南梁林錦廟會合。1932年2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

1932年12月24日,陝甘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簡稱紅二團)。團長王世泰,團政委杜衡,誕生了西北第一支紅軍。紅二團成立後,根據陝西省委的指示,創建了以耀縣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