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百萬父子使心用術,克眾成家,做下的都是千年之計,不想一場大火,幾場人命官司,弄得他家資消敗,父子相繼而亡,至今他女兒回娘家守節。這是不擇賢愚,隻貪財禮的樣子。
故嫁女必擇婿,郎君們端莊聰俊,相貌不凡者,自能立身殖業,何必恃父祖宗族之勢利乎?”媽媽道:“這一片話,雖講的近理,但婚男嫁女,必須門戶相當。若與那無名小族、貧乏之家,豈不被人笑話?”程望雲道:“當初漢高祖乃一亭長耳,未聞是甚名家宦族,呂太公一見,便道:“龍鳳之姿!『以女兒招他為婿,日後身居九五,呂太後何等受用!那劉先生雖是帝室之冑,流落涿州,以結屨織席為生計,未聞有什麼財產家資,後邊鼎分三國,稱帝蜀都。這都是沒根基的豪傑,取甚門戶相當?”
媽媽道:“依恁講起來,人家養女兒的,隻索與那貧寒子弟,莫想這閥閱名門。”程望雲道:“不是這等說。凡覓婿,不在乎富貴貧寒,隻以郎才為重。昔日孔子說,公冶長雖居縲絏,非其罪也,以其女妻之。南容三複,白圭以其兄之女妻之。孔。仲尼乃自古及今的大聖人,擇下兩個女婿,取其才德,豈論富貴?當今的人,隻省的趨炎附勢,做那嗬卵脬、捧粗腿的勾當,豈識聖賢大道?多少人苟圖門第,不論郎才,誤了女孩兒一生一世。我男子漢家自有卓見,管教三個女孩兒不受虧罷了。”
媽媽道:“隻願如此,有甚話講?”夫妻兩口兒反成歡喜。過了數日,程望雲接胡子章麵議,送禮到胡子車家裏去,隨即選了吉期,迎取胡三郎贅居程宅。當日洞房花燭,賓客填門,媽媽見三郎人才齊整,諒來福兒也是合意的,彼此安心,各無話說。
隔了半個年頭,程望雲偶於村落中行過,猛然天陰下雨,奔至村鎮盡頭是一鄉館,忙閃入避雨。恰值先生不在,眾學生成團打塊的玩耍,隻有一披發童子,年可十三四,端坐不動,被眾頑皮拖扯下來,一齊嚷道:“好嘴臉,裝這模樣,偏要你一耍。”童子道:“不可,有客在此。”眾學生拖住不放,童子道:“放手,外觀不雅。爾等定要我來耍時,可分作兩班,認下原被告,待我審問一番便了。”眾頑皮依允,各尋對頭扭結。又有幾個裝作門子、皂隸,排列兩旁,吆喝一聲,一公差跪下稟道:“少錢糧鄉人拿到了。”童子喝道:“怎麼欠下錢糧,不行完納?”鄉人道:“久雨不晴,禾稻淹沒,顆粒不收。
小的一家數口,飯也沒得吃,怎能完納錢糧?”童子道:“朝廷糧稅,雖是至緊的公務,奈何口食不敷,怎好追並,寬你三月限期,再行遲誤,一並問罪。”鄉民哈地笑了一聲,跳起便走。童子喝令皂隸拿轉來:“官長之前,擅行笑耍,左右掌嘴。”
皂隸將鄉民打了一個嘴巴,鄉民撩裙擄褲,一路罵出去了。童子笑道:“刁民故態,不足與之較論。”兩旁公人又吆喝道:“告狀人進來!”兩個頑皮扭結跪下。一個道:“哥哥恃強,占小的產業。”一個道:“弟聽內言,毆辱親兄。”童子道:。”同胞手足,何忍爭執傷情?我老爺也不打你,但願你弟兄和睦,休聽旁言。今且休論理之曲直,為兄弟的整一杯酒,求服哥哥罷了。”那兄弟不服,正爭嚷之間,剛值先生來到,童子忙忙地跳下公位。先生笑道:“好一位老爺,且請下來,受用幾條竹根。”童子端坐不動。先生提起竹片,劈頭劈臉打去。
程望雲一手挽住,勸道:“老師莫打,這是老夫的門婿。”先生回頭看了,忙棄下竹片,向前施禮道:“程員外,許久不會了,今日何幹,得臨敝館,失瞻,失瞻。”程望雲道:“雖與老師麵善,奈何忘失尊姓,先請見教,還有事奉懇。”先生道:“學生姓鄒,賤字鍾庭,數年前曾在高鄰章宅處館,員外可省的麼?”程望雲道:“失敬,失敬。老夫今日偶爾從此經過,避雨於尊館之中,意欲招此披發郎君為婿,敢煩老師為一冰老,萬勿見拒。”先生附耳道:“這小子年已二七,終日價狠讀,巴不上三五行書哩。其父是一漁戶,怎好與員外結親?”程望雲道:“老夫隻瞧上這女婿,莫管他出身名望,煩老師與親翁一說,便送禮迎婿過門。”先生領命,兩下相別而散。次日,鄒鍾庭親到程家相拜,備將那漁父腳色說了,此事敝東慨允,但雲家貧無以為聘,乞原情甚感。程望雲笑道:“婚姻論財,夷虜之道也。煩為轉達,不必介懷。”送禮迎婿,一如胡三郎故事,不複煩絮。
原來這童子姓王,學名忠嗣,程望雲以小女壽姑配之,當晚贅入程門,遍接諸親筵宴。媽媽飲酒之際,對丈夫道:“長女福姑、季女壽姑,皆是員外主張,覓了佳婿。第二個女兒親事,也該讓老身揀選。”程望雲笑道:“孩兒等是院君開腸破肚生的,擇女婿乃一場美事,瞧的合意,便當明講,大家可以裁處。”媽媽道:“遠不在萬裏,近隻在跟前。”將手指著席間一個後生道:“這侄兒可配的祿兒麼?”程望雲點頭道:“。予亦有心久矣,奈是姑舅之親,有礙於禮,故未曾談及。”座間老親一齊道:“姑舅之子,雖難結姻,然係從堂兄妹,於理兀礙,我等願為掌判,立就姻親。”即呼喚那後生出席,拜於程望雲夫婦眼前。媽媽拔下一支簪子,遞與後生為定。那後生喚做呂一鶴,乃媽媽堂侄,此時年有二旬之外,當下受了簪子,對眾親謝了。眾親又道:“待你父親回來,便好完親。”呂-鶴道:“爹爹在蕪湖收布,早晚多分到家。”諸親複令就席飲酒。當晚程望雲夫婦為三女擇婿已定,歡喜不勝,殷懃勸諸客之酒,直至天曉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