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的步伐,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終於,他坐在了龍椅之上。整個大辛,現在,也終於是他的囊中之物。帝冕在頭上垂下旒來,半遮在麵前。聽寒始終沒有說話,而臨安卻隻是回頭對著她說道:“聽寒,我來了。”
僅此一句,聽寒已經再無遺憾。
堂下百官不敢抬頭,卻有不怕死的猛然站起來,指著臨安問道:“你是何方賊人?先帝的玉璽,怎會在你手上?”
臨安一笑:“先帝的玉璽,自然是先帝給的。即日起,由朕執掌大辛江山,朕本南朝國君,仰賴天恩,順承帝業,初登王位,朕必遵德育,招氓民無威束可屈,宣百官無弊諫可言。朕思宏業,皆眾卿合而戡立,凡赤誠智佑之士,疆關舍驅之卒,必將因功晉賞,小則仕鎮,達則三卿。股肱之臣,盡職恪守,君民一體,共扶社稷,必使朕之江山天地同壽,日月同輝。”
臨安的一番話,讓殿下眾臣啞口無言,邊關危機,而他們私下勾結的逼宮計劃,卻也被臨安的到來給完全打破,自然不服。隻是不等有人出口反駁,那沈靖國已經率先跪倒在地上,高聲呼喝:“臣等恭迎新帝登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早已經做足了準備的沈靖國,這樣一個動作,那些早知道今日江山便要易主的附和之眾,也立刻重新跪倒在地上,同沈靖國高呼吾皇萬歲。激昂的聲音,已經完全壓過了那少數的王位覬覦者,帝王夢成了泡影,卻還是要為人臣子,也便是要識時務而行。
臨安的及時登基,瞬間穩定了辛朝的局勢。而不等聽寒詢問臨安,子書是什麼時候將玉璽給他的,臨安就已經恪守登基承諾,帶領南朝軍隊,以辛朝抵抗邊境的名義,禦駕親征!
而同臨安交過手的匈奴,完全不明狀況,隻是聽說辛朝已有新帝登基,而這位驍勇善戰的皇帝,不是別人,正是南朝君主拓跋臨安!
匈奴大軍原本勢如破竹,卻因為臨安的一路凱歌,捷報連連,不得不畏懼三分。然而,僅僅是這三分的軍心不穩,就已經被臨安裝備齊全,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抓住了死穴,打的他們狼狽不堪,抱頭鼠竄。
就連那征戰多年的匈奴大將軍,聽聞辛朝皇帝禦駕親征,而他就是曾經和自己交過手的小皇帝,也不得不亂了陣腳。臨安一路乘勝追擊,殺的匈奴邊境片甲不留!僅僅七日,就已經將攻下辛朝大半邊境的匈奴大軍,打了回去。
匈奴落荒而逃,立馬撤兵。原本打算一次性清繳的臨安,還是接受了副將的建議,自己剛剛登基,舉國諸多事宜,還是先回朝,待實力蓄養好,再出兵征討匈奴也不遲。
宮中,逼宮之事也就是不歡而散。而沈靖國之所以如此這般的悠然,是因為早就計劃好了聯合眾臣,推舉扶持臨安上位。至於那些原本就懷疑的烏合之眾,正好借這次逼宮,露出了貪婪的嘴臉,有了目標,臨安清楚異己,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一月之後,臨安凱旋回朝。聽寒協領眾臣,在宮門口迎接新帝。
新皇上位,這麼多年的明謀暗算,生死較量,臨安終於完成了最初的心願。天下歸一,祥和太平。而坐在王位上的他,聽著腳下文武百官的頂禮膜拜,卻是目光深情的看著站在遠處的聽寒,終於,自己有能力保護她了,這一次,臨安會牢牢的抓緊,再也不會放手了.....
在趕往雲光殿的道路上,聽寒想了很多。臨安,他回來了,他終於坐上了王位,完成了天下統一的心願。然而,這一路上,太漫長.......聽寒抬眼,看著宮牆之外,湛藍的天空,頹然停下的她,覺得好累。
從當年一路走到現在,早已經物是人非,好像有很多人在自己的身邊匆匆走過,沒有留下什麼;但也有太多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哪怕隻是一次擦肩,就已經注定了,也要刻下永遠無法磨滅的烙印。
安楹,流蘇,笙歌,子書,南風......天涯各自的漂泊,而自己是不是還要在這宮牆之內,走完自己的下半生?前方的路很明朗,可是能陪自己一路走完的人,究竟在天涯何方,她不得而知,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負良人所托,此生,安好.......
——第一卷《一杯愁緒,幾年離索·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