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陽曆3月1日,是明哲女皇的陽曆生日。明天又是元宵節,真是值得慶賀的日子。
明哲女皇近來喜歡外出散步,沿河而行,尚覺春寒。歸家取書來讀。
《道德經》第十五章寫道“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這章的意思比較難理解,女皇讀了數遍,才解釋出:“古時候,精通‘道’的士人,處世玄妙、通透,深不可測,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正因為如此,所以隻能用勉強的言語來形容他們。他們處事的審慎態度,就像冬天赤足過河一樣。他們猶豫警惕的境界,就像畏懼四鄰的攻擊。他們端莊恭敬的樣子,就像是一個來訪的客人。他們親切的態度,就像冰雪消融。他們敦厚的品質,就像未經雕琢的原木。他們的曠達胸懷,就像幽深的空穀。他們的包容,就像渾濁的江河。除了這樣精通‘道’的士人,誰能像渾濁的江河一樣,經過時間的沉澱而變得清澈。誰能讓自己安於長久的靜止,而又慢慢煥發出生機?能達到這種境界的善道之士,就像大海一樣容納江河而不盈滿。正因為他們不會自滿,所以才能保守‘道’,創新‘道’。”
明哲女皇不禁有些神往,由濁而清,由靜而生,這才是精通‘道’的境界啊。
第十六章寫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這章講了長久之道,意思是:“盡力使自己的內心保持虛空,保持清靜無為。在萬物的紛紜變化中,我憑借虛靜的本性觀察循環往複的‘道’。萬物雖然繁雜,但都可以歸結到它們的根本。歸結到根本就是清靜,清靜就是複歸本性。複歸本性就是恒常的規律,懂得規律就明白了‘道’。不懂得萬物變化的規律就是胡作非為,就會凶險。懂得萬物變化的規律就能包容萬有。能包容萬有就能達到公正,能達到公正就能統攝全局,能統攝全局就能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就能合乎天道,合乎天道就能長久,終身沒有危險。”
明哲女皇陷入了沉思,複歸本性才能合乎天道,才能保身,沒有凶險。
第十七章寫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這一章的文字很簡約,意思是:“最好的統治者,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統治者,百姓親近他,讚譽他。再次的統治者,百姓畏懼他。最次的統治者,百姓輕侮他。統治者失信,人們就不信任統治者。和緩一點吧,不要輕易發號施令。最好的情況是,當一切事情都辦成了,百姓卻都說‘我們是自然而然這樣做的。’”
明哲女皇深有體會,做一個最好的統治者,真是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