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自由和維護自己的自由,兩者同樣是崇高的事業。
——林肯
“向西部去,那裏有肥沃的土壤,寬闊的河穀,有成群的獵物,有拓荒者無盡的夢想……”
1776年,當北美13個英屬殖民地推翻大英帝國的統治,向全世界宣讀《獨立宣言》的時候,被譽為“田園牧歌式”的西進運動鼓舞著一批又一批的拓荒者拖兒帶女向著西部荒原前進。
林肯的祖輩便是這拓荒者中的一員。1617年左右,林肯家族從英格蘭的諾福克移居到馬薩諸塞州,隨後的幾代人不斷地遷移,到了弗吉尼亞州。林肯同名同姓的祖父亞伯拉罕·林肯在獨立戰爭期間擔任弗吉尼亞州民兵上尉。當時很多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德國和荷蘭的移民紛紛擁到弗吉尼亞,開墾謝南多亞河穀一片片肥沃的處女地,亞伯拉罕·林肯便是這拓荒者中的一員。
亞伯拉罕·林肯共有三個兒子——莫迪凱、喬賽亞和托馬斯,兩個女兒——瑪麗和南希。多年來,一家人在謝南多亞河穀辛勤地耕種著那一片210英畝的農場,過著安靜的生活。但是拓荒者們的足跡卻在向更遠的西部延伸。亞伯拉罕·林肯的朋友們經常從肯塔基歸來,向他訴說著那裏的情況:寬闊的河穀,遍地的青草,蔥鬱的樹林,成群的野獸。漸漸地,亞伯拉罕·林肯那顆不甘寂寞的心又開始活動了。
1782年,亞伯拉罕·林肯賣掉了農場,帶著妻子兒女,沿著著名的“荒野之路”,穿過坎伯蘭山口,往北再往西,遷到了肯塔基州,全家在格林河畔住下,並申請購買2000多英畝的土地。
隨著日子一天天度過,托馬斯·林肯長大了。他長著一頭亂蓬蓬的黑發,一雙深灰色的大眼睛深邃發光;做起事來有些慢,但卻細致周到。托馬斯·林肯在肯塔基各地都住過,完全繼承了他的祖輩拓荒者的傳統:不甘寂寞,渴望到新的環境一展身手。有時外出給人做工,並學會了木匠手藝。十九歲那年,托馬斯·林肯在肯塔基州民兵隊服兵役,二十四歲時在坎伯蘭縣當警察。豐富的經曆鑄就了他樂觀、開朗的性格,人們都願意和他在一起,因為他的故事層出不窮,讓人捧腹不已。1803年,托馬斯·林肯在父親去世後再一次搬家,他花了118英鎊的現款在哈丁縣城的伊麗莎白頓以北七英裏的米爾河畔,購買了238英畝的土地。
1806年6月12日,在華盛頓縣比奇河附近的一個大屋裏,托馬斯·林肯與露西·漢克斯的女兒——二十二歲的南希·漢克斯結婚。這是湯姆(托馬斯的愛稱)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是比奇河一帶的大事,祝福的人們紛紛而來,聚集在南希家裏。盛大的筵席,通宵達旦的音樂,歡快的人群,表達了拓荒者們最誠摯的祝福。一對新人在令人心醉的氣氛中完成了結婚典禮。
現在,我們可以介紹一下南希·漢克斯了。實際上她的姓是隨母親露西·漢克斯的,因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從小時候起,南希就生活在一種特殊的氣氛裏,一家人隻有祖父、祖母、叔叔和姑媽(實際上是她的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及阿姨)。但是媽媽呢?爸爸呢?沒有人告訴她。後來,在大人的談話裏,她才隱隱約約知道她的媽媽是露西·漢克斯,於是她盼望著那個叫露西·漢克斯的女人的到來。終於有一天,露西來了,她熱切地擁抱著小南希,可是南希隻是從她那含著淚水和母性光輝的眼神裏感到異常親切,卻不能叫她“媽媽”。南希最親愛的貝特西姑姑告訴她,這個女人是她的“姑媽”。長大以後南希才知道,她是私生女,露西旁邊的那個男人不是她爸爸,因而露西無法收養她。可當時,在她那幼小的心靈裏埋下了多少的憂傷啊。南希那隱忍的性格、堅毅的本性也許在小時候就已養成了。
在小南希十二歲那年,她遇到了一個令她難忘的人,那就是湯姆·林肯,當時湯姆十八歲,長得健壯結實,雖然不算太英俊,但卻是那種惹人喜歡、讓人樂於接近的一個小夥子。這次相識改變了南希的生活,十年以後他們結成了一對伴侶,對南希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現在,她有了一個可以依靠的人,有了一個屬於她自己的真正的家了。對於湯姆來說,也可以在他父親死後又有了一個親近的人,可以把他那流浪的本性收斂一下,過上一種幸福、穩定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