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孝文化叢書中的一種,主要闡述了中國封建社會曆代法律中關於“孝”的運用。在本書中,選取了曆代法律中與孝有關的主要條文及重要案例,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加以撰寫,將知識性、可讀性融於一體,以便讓讀者們領悟到中國曆代社會是如何納孝入法,並用法律形式讓人們遵從孝德、以孝為榮。
我國目前已步入老年社會,如何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已成為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尊老、敬老、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文化在幾千年中一直深入人心,自然有它的積極意義,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孝文化也應有新的內涵。在新的時代,子女對父母及長輩的孝應,體現在對老人精神上的關心,物質上的關照,生活上的關愛,整個社會都要創造條件讓老人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出版社推出這一套孝文化叢書,是非常有價值的。它讓讀者們能夠充分認識“孝”在曆史上產生、演變的過程,認識和吸納孝文化中的價值觀,摒棄孝文化愚昧落後的因素。對於我們今天處理好家庭關係,樹立起尊老敬老的社會風氣,對於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極好的借鑒價值。
本書初稿第1—3章由陳福廣撰寫,第4—6章由李俊穎撰稿。我起草了本書提綱,撰寫了前言,並對初稿內容進行了刪改和增補。由於兩位撰稿者為年輕學者,我對這一領域也研究較少,限於學識和水平,再加上成書倉促,本書存在缺點錯誤在所難免,還望讀者多提出批評意見。
出版社編輯廖小芳同誌為本書編寫付出了艱辛勞動,特表感謝。
朱亞非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