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二為自己打工,不一祥就是不一祥4(1 / 3)

近年來,中國不斷掀起創業浪潮,一波波興起,可不久後就偃旗息鼓,各奔東西了。原因無它,靠著聰明和機遇掙了些錢有些人就心態不穩了。創業時候大家都是兄弟相稱,同甘苦共患難,有錢了後一個個的心思也就多了起來,彼此猜忌,互相比功勞拚貢獻,結果隻落得“沒錢的時候是兄弟,有錢的時候是“仇敵”。在這一波大浪淘沙後,能夠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品德不錯,願意吃虧,底下的兄弟們服氣的老總所統轄的公司,比如華為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任正卩親自下廚做好飯端給一起加班的弟兄們。靠以德服人和留人就成了這一批公司的寫照。

隨著這批公司規模擴大,營業額上升,問題又來了。一批企業的老大看著企業逐步完善和規範,自驕自傲心態開始顯現,總認為跟他打天下的一幫子兄弟都是跟著自己混的,都是自己的英明領導才有了今天,於是在行為言語上就會流露出來,讓周圍的人感到很不舒服,於是一些曾經同心同德的戰友由於受到了怠慢和不尊重而離開了,這樣的例子在國內一些大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幾乎都出現過。有些公司就是因為流失了一批骨幹而在市場競爭中倒下了的。

當國外的企業逐步介入中國企業競爭之中,依靠著他們的正規化和管理的精細化開始占據優勢。這時,一批中國企業依然是粗放式經營,采取消耗型的發展模式,其掌舵人還是采取當年成功的老路子一找資源、憑關係,於是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倒下了。而另一批中國企業的掌門人,學習國外優秀管理經驗,並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不斷加強企業管理的細節,強化流程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企業製度,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擁有了和外企一較高下的資本,如海爾集團、聯想集團。可就是這樣,按照孔子的標準,還不算是很完善。

中國企業發展壯大的二十多年,就像有人說的那樣,80年代隻要膽大就能成事,靠聰明就可以辦一家公司;90年代,不但要膽大,還要有人願意給你錢並和你一起幹,才能成功;2000年,除了膽子大,能夠被人信任外,還得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企業的成功經驗才成。

這一切,其實還是逃不出那一句儒家名言:隻有格物致知,才能誠意正心;隻有誠意正心,才能修身齊家;隻有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

如果說創業需要更多的膽識、自信和激情,那麼守業需要的則是經驗、智慧等理智的思考。守業需要理性的思維,需要有章法的管理和經營,是一種長期的行為,將伴隨我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國有句俗語:創業容易守業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細節管理保障成功守業

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職場小貼士

事情做起,從細節處下手。世間無論什麼事,都是由一些細節構成的。在社會競爭中,決定成敗的也是細節。

細節,讓精細者旗開得勝,讓粗心者功敗垂成。

【案例】

一個青年老板,因為工作勤奮,所以自己的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條,業績也直線上升。有一個外商聽說之後,想同他洽談一個合作項目。談判結束後,青年邀請這位也是黑眼睛黃皮膚的外商共進晚餐。晚餐很簡單,幾個盤子吃得幹幹淨淨,隻剩下兩個小籠包子。青年對服務員說,請把這兩個包子打包,我要帶走。外商當即站起來,表示明天就要同他簽合同。

因為把吃乘判下的兩個小籠包子帶走這一細節感動了外商,讓外商感到與這樣的老板合作心裏踏實,便順利地與他簽訂了合同。

其實,一些不經意中流露出的“小節”,往往反映一個人深層次的素質。

無論什麼事,實際上都是由一些細節組成的。我們縱觀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可以發現其所以能有傑出的成就,主要是由於他們始終能把細節做好。

細節的競爭既是成本的競爭,又是工藝、創意的競爭,也是各個環節協調能力的競爭;從另一個層麵上說,也是才能、才華、才幹的競爭。一個人的價值是以他的深度來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做小事情,都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那些看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在成功者的眼裏,卻蘊藏著巨大的成功機遇和秘密。

【案例】

一個顧客在沃爾瑪買了一個榨汁機,不久出了點小毛病。他拿著機器和付款小票到它的一家連鎖店。營業員立刻給他換了一台,還告訴用戶:榨汁機又降價了,我們還需要退給你5美元。

營業員細致的工作,事實上就是沃爾瑪“保證滿意”、“顧客永遠第一”的企業文化的體現。沃爾瑪正是時刻、處處做精、做細了這些細節,才成就了今天的偉大。一個好的戰略決策如果沒有細節的管理是沒有可執行性的,沒有細節的戰略是一紙空文。隻有細節管理才能造就習慣,才能讓人訓練有素,才能保證執行工作質量的穩定性和均衡性。細節管理使工作變得更具有操作性和簡單化,從而減低工作對個人能力的依賴,同時,細節還能使執行者更有效把握工作的穩定性和進度。企業處理細節的能力就是企業的管理能力!作為企業家就要學會一手戰略、一手細節的精細化管理。

(二)時刻銘記員工是企業的財富

現代企業裏都要有健全的製度,根據製度選拔符合崗位要求的人才,如果正好是家裏人倉郎生任,也要說明責、權、利,還要有合理的分配原則。

【故事】

江西省有一家建築企業,創始人姓劉,多1年承包教育係統的小工程,逐漸發展壯大。

他的弟弟大學畢業後,看至哥哥需要人手,就加入了企業,兄弟倆共同創業,但對以後的利益分配沒有約定。劉某認為弟弟是自己帶出來的,自己絕不會虧待他,答應幫弟弟買房子和資助弟弟結4昏的所有費用。

兄弟倆苦心經營,兩年的時間就積累了近千萬元的資產,弟弟受過高等教育,積累了經營經驗,越來越自信,想要脫離建築業,向高科技進軍。哥哥卻認為這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弟弟隻好要求哥哥在收益中分給自己300萬元,獨立開創事業。劉某不同意,隻是答應給弟弟買一套房子。最後兄弟兩人對簿公堂,因弟弟找不到任何書麵證據和證人,法院遂駁回了弟弟要求分割財產的要求。弟弟便產生了仇恨心理,買通殺手要致哥哥於死地,結果哥哥成了殘廢,弟弟進了牢房,企業也因為兄弟倆忙於打官司、業務荒疏而垮台。

由上麵的故事可見,用人問題事關原則,凡是和人有關的事都是大事。

在東方社會裏,人倫觀念很重,素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說法,許多知名企業也擺脫不了傳統的束縛,很排擠招聘來的外來人員,除非他們加入到家族的派係裏。其實如果把外來人當做家裏人看待,實行民主管理,鼓勵他們加入到企業決策中去,則員工付出的越多,對企業的依賴性越強,企業就越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最終的受益者還是企業的管理者。所以,即便做不到把管理權拱手相讓,至少也要為其他員工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畢竟每個人都需要成功。

【案例】

卡耐基成就事業的要訣就是知人善任,他把人視為企業最寶責的財富。他在談成功的經驗時說:“我們的工作就是激發全體員工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哪怕將我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隻要保留住我的組織成員,年後我仍是鋼鐵大王。”

組織結構的合理建立,提供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問題解決機製,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卡耐基事業的發展。卡耐基的用人之道使智者為其竭慮,能者為其盡才。他仰賴他的“智嚢團”的集體智慧,成為美國當代巨富,成為“商界王中王”。他死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這裏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在為他I良務的管理機構裏。

(三)學會與合作夥伴共同成長

紮根不夠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隻要一陣大風就能將它連根拔起,可是紅杉樹的根浮於地表,為何長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動呢?原來紅杉樹必定成片生長,形成紅杉林,彼此的根緊密相連,占地動輒上千公頃,所以再大的風也無法動搖它們。而且它們的根浮於地表,便於快速大量地吸收賴於成長的水分,能使紅杉快速茁壯成長。

紅杉的精神為我們指明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向,讓我們廣泛伸出自己的學習觸角,去吸取更豐富的成功知識和經驗,來供應自己迅速成長所需要的養分。

一匹狼在動物王國裏也許算不上什麼,對於單個的老虎和獅子可能還構不成任何威脅,但如果是一個由數匹狼組成的狼群,那其威力恐怕是任何一個獸中之王都不敢小覷的了。

成功不能隻靠自己強大,還需要依靠別人的幫助,同時也要幫助別人。隻有幫助更多的人成功,自己才更容易成功。如果我們尚未壯大,不妨伸出我們學習的根,和成功者緊密聯結,加入成功、積極的團隊,閱讀成功者的相關書籍,吸取他們的經驗,了解成功者的態度,讓自己更快速成長。隻要熟諳這一借力與合作的訣竅,很快地你就會成為成功之林中的雄偉巨木。

一、測試爾的創業能力有多強

你的公司在一座8層高的大樓裏,你希望自己的工作地點在哪一層?

1層;2層;6層;8層

答案解析:

1層爾的創業意識較強,能從基礎出發,腳踏實地,是個較務實的創業者,但有時遇到問題過於猶豫,往往失去好的發展機會。

2層:你不脫離實際,並有趕超他人的思想和能力,是非常精幹的創業者,隻是過於機敏,有時反而會失去良機。

6層:你封爪住機遇迎頭而上,具備超強的市場洞察力,能夠聽從他人的建議,是位非常難得的創業者。

8層:你好勝,不服輸,具有力壓群雄之勢,有競爭力,對創業充滿信心,隻是有時需要避免“求勝心切”帶來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