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漢風中停(1 / 2)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加快了由“假”轉“真”的步伐。

策劃技術爐火純青的王莽借助平息劉崇謀反這一功績,邁出了在太皇太後麵前也可以自稱皇帝這一關鍵步伐;借助鎮壓翟義起義這一功績,大手筆地封侯幾百人,大麵積地收買了人心。

接下來王莽要幹的事情一定是爭取到在主持祭祀宗廟時,也可以自稱為皇帝。隻要這一步邁出了,那麼也就剩下最後那層窗紙——由“假”轉“真”。

王莽的算盤精到了極致,為了實現在祭祀時可以在漢高祖劉邦等漢朝先祖漢皇帝麵前稱帝,王莽於初始元年精心策劃了N個故事……

就在對於王莽而言極其關鍵的初始元年這一年,王莽所親手撫養大的侄兒王光竟然沒能看懂形勢,幹了一件傻事:王光繞開叔父王莽,令執金吾為自己辦了一件私事——替自己抓了個人,然後王光親手殺了這個得罪過自己的仇家。

王光犯下了大忌,王莽雖然自己篡權可以肆無忌憚,但是心虛的他卻很是害怕天下人在背後指指點點,這是其一;其二,嗜權如命的王莽斷然不允許任何人繞開自己對朝廷的高官下令。

當王莽獲悉了侄兒的這一行為後,勃然大怒,劈頭蓋臉地將王光一頓狠批,批完了之後給他指了條道:一路向西。

可憐的王光與其母親(王莽的嫂子)雙雙服毒自殺身亡。

這一殘忍行為透露出很重要的一條信息:已經手掌一切大權的王莽,有了巨大的改變,不再那麼謹小慎微,也不再那麼十分顧慮天下人的感受,逐漸展露出其赤裸裸的一麵。

這同時也意味著王莽將加快轉正的步伐!

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已經籌劃了整整一年的王莽親自赤膊上陣,向太皇太後講述了兩則很是老土卻頗有寓意的古老故事。

王莽向太皇太後王政君所講述的兩則故事分別是:

初始元年七月,齊郡臨淄縣(位於山東省中部丘陵緣居淄博東部)昌光亭亭長被天公托夢:攝皇帝應當做真皇帝,亭中會出現一口新井,借此為證。

亭長次日清晨醒來發現亭中果然有一口新井,井深近百尺。

古老而老土的故事再一次被大導演王莽用來表述自己內心渴求的東西了。

初始元年十一月十五日,雍縣(今陝西鳳翔縣)發現刻有文字的石頭,被運到未央宮的前殿。

王莽聲情並茂地告訴太皇太後:“臣與太保安陽侯舜等視,天風起,塵冥,風止,得銅符帛圖於右前,文曰:天告帝符,獻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意思是:臣與太保安陽侯王舜等人前去觀看這個神石的時候,大風驟然而起、漫天的塵埃遮擋了一切。風停之後,我們就發現石頭前有銅符節和圖案、文字,上麵的文字是:“這是上天賜予皇帝的符命,獻給朝廷者可以封侯。朝廷應當秉承天命,服從神明之令。”

兩則故事講完之後,王莽向太皇太後道出了最關鍵的東西:祭祀宗廟時,可以稱真皇帝。發詔書號令天下時、臣子們向自己奏請時,毋言“攝”(不要用“攝”字)。

太皇太後再一次無奈地同意了王莽的奏請!

至此,王莽基本完成了轉正,已經不再是攝皇帝、假皇帝,而是名副其實的皇帝!

這一天是初始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這是西漢王朝名存實亡的一個時間節點。

與此同時,王莽還振振有詞地向太後許諾:“孺子加元服,複子明辟,如周公故事。”

意思是:孺子嬰成年行加冠禮後,就還政於他,像周公的舊例一樣。

事情永遠是發展和變化的,事情永遠是可以視實際情況而靈活變通處理的!

這是王莽的政治哲學觀點,所以他能在早年的時候含辛茹苦撫育哥哥的孤兒王光長大成年,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其母子逼死;

因為王莽有著如此新潮的政治觀點,所以在早年的時候能忍辱負重、尊師重道,現在卻又能一手遮天,謀求權勢和地位,而非一展宏圖去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也正是因為王莽的這一政治觀點,以及他相對縝密的謀劃手腕,所以才能一刀一槍地實現從大司馬到皇帝這一步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