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為何追求時尚卻適得其反(2 / 2)

美國服裝設計師們又一次迷失了方向,直到大約十五年前,著名服裝設計師這一榮譽稱號才成為有才幹的美國男人的普遍追求的目標。但是,無論男人或女人,很少有人獲得成功。因為歐洲人控製著這個領域。美國人是穿著自己設計的鞋子往上攀登的,而這些鞋子也不是名牌商品。也就是說,美國人是靠自我奮鬥而成功的。

大部分靠自我奮鬥而到達頂峰的人,都有著中下階層的背景。如今,盡管他們吹噓自己與許多上層人士有關係,但是在設計服飾時仍不免打上他們中下階層的烙印。

因此,歐洲人設計的是家庭主婦的服飾,而美國人設計的也隻是那些使婦女停留在秘書階層的服飾。

顯然,有些設計師的工作要比另一些人做得出色一些,事實證明,由美國人設計的服飾往往要比歐洲人設計的服飾好得多。因此,任何一位在大公司工作的女士,如果她購買歐洲式的服飾,就等於花高價換取失敗。

設計師的坦誠有助於擴展前景。當羅夫·雷德抨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時,他抨擊的是汽車設計。在這種情形下,汽車設計師們從未裝出一副是為公眾服務的假麵孔。他們默認自己是為通用汽車公司工作。然而,當我抨擊時裝設計師時,他們的反應卻似乎說明他們不是為製造商工作,而宣稱他們是為公眾服務,這就隻能是一派謊言了。

正如汽車設計師是為通用汽車公司工作一樣,時裝設計師同樣也是為其服裝製造商工作的。事實是,在很大程度上,時裝設計師的設計基本上是遵照製造商的意圖設計的。因此,他們與製造商的關係要比與消費者的關係密切得多。如果他們真的是為公眾服務,他們就應該設計出價格合理,經久耐穿,且內在陳舊性少的服裝(內在陳舊性——即在新產品問世之時,有意在其中搞些花樣,使不久即成過時貨,以便為更新的產品打開銷路)。他們就應該設計、推出有助於婦女成功的服飾。

毫不奇怪,當我把科學的方法應用到挑選服飾和發展衣櫥工程時,那些時裝設計師們、製造商們以及有關方麵的人士都向我發起了進攻。他們即刻扯出了許多旨在阻礙進步的老話題:

首先是,“既然你不同意我們的觀點,你就是個局外人,因此你無權反對我們。”這是集團內部的一個小圈子的叫嚷。

其次是,“我們幹這行已有多年的經驗,因此,我們就是正確的。”地球依然是扁平的。

第三步是,“我們不承認你,你還是知趣地滾吧。”我從未想過要滾開!

總之,衣櫥工程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