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山簡介(1 / 1)

卦山是呂梁山地東北部俯視晉中盆地的一座山地,最高峰太極峰海拔1142.8米。環形山嶺懷抱之中,參天古柏碧綠如玉。總麵積1400畝,柏林覆蓋800畝。古柏掩映間樓閣高聳,白塔屹立,宛如仙境。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遊卦山賦》雲:“黛山參天多古柏,崇樓峻閣備莊嚴。”

卦山以奇特的地形地貌與文王八卦太極圖形相巧合而馳名。清康熙四十八年(?年)刊《交城縣誌》記載:“卦山,一名萬卦山,在縣(城)西北五裏。群峰峙立,斷續開合,如爻象然,因以得名[因此得名]。”

三晉名勝卦山天寧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重,是融自然風光和千年古刹為一體的名勝古跡。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參天、華嚴道場、寺宇巍峨而早在唐代就已聞名遐邇。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將它排進三山五嶽的行列,稱譽為“第一山”。

千年古柏紮根於懸崖峭壁,虯幹扭曲,千姿百態。清代一位來自江浙的官員稱讚說:“黃山之鬆,雲棲之竹,皆東南之勝景也,而卦山之天寧寺獨以柏名,其生長也艱,成材也勁(清·王寶瑩《重修天寧寺暨卦山書院碑記》)。”著名的有牛頭柏、龍爪柏、繡球柏、七星柏、連理柏、文武柏、唐柏等,流傳有許多神秘美妙的故事傳說。

天寧萬壽禪寺,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主要道場。唐代由於卦山屬於北都太原(在今晉祠附近)“京郊畿縣”交城,與石壁玄中寺、王山圓明寺毗鄰,是唐中期以前重要佛教寺院密集分布區。且因靠近武則天故裏緣故,大批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頻繁往來朝禮。唐貞元——元和(785—820年)間,接連多次舉辦華嚴道場法會講經說法,每會一塔或每會一碑,共舉辦過八次以上。宋金元時代轉為南禪宗(曹洞宗)叢林,有張商英、萬鬆行秀[行筆]、耶律楚材等人行跡[等人形跡]。明清時代,卦山又增建了聖母廟、卦山書院、朱公祠,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建築麵積逾4000餘平方米。

2011年,是原國家領導人華國鋒(1921—2008年)同誌逝世三周年紀念年,家鄉人民根據華老葉落歸根的遺願,將陵墓建在華老少年時代就喜愛的卦山之麓,並拓展為呂梁英雄紀念園,成為卦山名勝風景區的又一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