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物語(1)(1 / 3)

大千世界,物象紛繁。不管有無生命,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表征。有的物,見證著我們的成長,寄寓著我們的情感;有的物,觸動我們的思索,引發我們的聯想;還有的物,被用來傳遞和表達特別的心聲和情意。

繽紛物象,含蘊深刻,它們大多有著各自的象征意義。挖掘其象征意義,你的作文就有了獨到的見解。

解讀人事、物象,修辭手法可以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比如劉亮程說:“炊煙是村莊的頭發。我小時候這樣比喻。大一些時我知道它是村莊的根。”你看,在他的筆下,村莊上嫋嫋的炊煙有了生命的質感與形態,有了情感,多麼令人難忘。

生命物語,不同於解讀、介紹,也不是純粹的敘事、抒情。它有物,有氣象,有意境,有透過物象傳遞出的對生命的感悟和哲思。因此,寫作時要注意挖掘出事物蘊涵的深刻意義,要調動想象和聯想,要融入思索和情感。此物非彼物,我手寫我心。物寄人聲,物傳人語。

有對比才有鑒別。本文的對比手法“鑒別”效果如何?

美在我們身旁

顧天辰

人說:得不到的便是最好的。我說:為了生活,人們去追求,但同時又失去了生活。為了目標,人們不顧一切地奔跑,同時與身邊無數的美好擦肩而過。

你也許正在為戴安娜王妃親切慰問絕症兒童而熱淚盈眶,卻記不起在發燒時,是誰背起你焦急地奔往醫院。

你也許對公園裏馳過的那輛林肯車的主人羨慕不已,卻不知徒步而行的自己曾經欣賞了多少他所錯過的景。

你也許渴望著住上裝修考究的豪宅,卻從未覺察久居的陋室也有它古樸深沉的韻味。

你也許正思憶著溫暖和煦的春天,卻沒留意這個肅殺的秋季,也有它含蓄成熟的美,也曾捧起了收獲的歡樂。

你也許總是陶醉於活力四射的朝陽,卻忘記了此時此刻,是夕陽伴你左右,照亮你回家的路。

你也許仰慕花壇中央那高高在上的鮮花,卻瞧不起身邊平凡的小草。殊不知小草固然卑微,但它們的腳下卻擁有大地。

你也許懷念夏天那生機勃勃的綠樹,卻不屑欣賞現在的紅葉。它們也是有著花一般的色彩,果一般的光澤啊!

陰雨時,你隻向往晴日,卻沒發現是雨水滋養著你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地。

別離時,你隻等待團聚,卻不知長相思隻因為長相離,這日日夜夜的等待,也有一種淡淡的甜蜜和溫情。

失去時,你隻懷念從前的獲取,卻淡忘了人生中經曆了失去,才會成長,沒有了成長,哪裏有獲取?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追求時,可別忘了自己的生活中也有美麗;當你渴望擁抱太陽時,不要忽略了你生活的天地。切莫等到失去時才懂得珍惜。

古希臘偉大的藝術家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世間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大師的話不錯,有時我們在關注的同時,也在忽略。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隻不過我們視而不見。再次咀嚼大師的名言,寫下這篇文章。

發人之所未發,文章的立意給人以啟迪。作者以辯證的思維,指出得與失是相對的,人們在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啟發人們關注身邊的美。其意深遠,值得我們用心品味。

排比段構建文章主體,整飭而富於氣勢。作者用細密的心思,捕捉生活中各種容易被忽略的“美”,並將其用七個“你也許”開頭的句式和三個特定時刻(“陰雨時”、“別離時”、“失去時”)的情景分別構成兩組排比段落,給人密集的信息,很有氣勢。

有思索,才有對生活去粗取精的提純。你覺得本文的思索對深化主題有何效用?

風雨中的“雅戈爾”

遼寧馬雨婷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則廣告:

昏暗的街道,人們在奔跑著。雨點像連珠炮一般投向人們撐開的傘上,也投向她的身上。那個男士,無言地把西服遞到她那雙徒勞地護在頭上的手中,給了她一個瀟灑的紳士笑容和一個濕透的背影。而她,舉著西裝,愣在那裏,任一小捋頭發和雨水在額上彙成一條彎曲河流……一個女聲響起:“一場雨,讓我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那場雨,讓我觸摸到了心中的雅戈爾。”

畫麵移動緩慢,背景音樂輕柔。第一次觀看這則廣告時,我的心裏似乎有一股暖流流過。她的徒勞、無助,他的無言、笑容,連同那連珠炮一般的雨點,在我心頭泛起漣漪,回憶便一波波地拍向心海。

它讓我回想起:每一次給別人讓座後得到的“謝謝”,每次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後得到的“謝謝”,以及每個不知道怎麼得來的“謝謝”。它使我回想起:每一次別人給小時候的我讓座後我說的“謝謝”,老師和同學們幫助我解決問題後我說的“謝謝”,以及每個真心表達的“謝謝”。

它讓我回想起:每一次我坐在別人讓的座位上的愜意,每一次我經人點撥後奮筆疾書的痛快淋漓,以及每次受到好心人的幫助時的幸福感。就是這些“每一次”的疊加,讓我“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讓我生活在溫暖之中。

它讓我回想起:每一次讓座後周圍的人不時投向我的感激目光;每一次給同學講題後,他或她那恍然大悟的神情,以及每個受我幫助的人那一臉的欣喜。原來,我也可以幫助他人,改變他人的處境,給他人帶來愉悅。想想這些,我的心中充滿愉悅,於是,那位在風雨中助人的“雅戈爾”在我心中更神聖了。

生活中難免有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有了來自他人的幫助,你定能戰勝風雨,走出坎坷。都說好人有好報,真的,那位風雨中的“雅戈爾”,還有所有真心幫助別人的人,至少會從對方那裏得到這樣一份欣喜,這樣一份滿足。

生活中的事情有時真的很奇妙。對某個事物的認識,倘能發散思維,往不同的方向拓展,則會得出許多的聯想與感悟。可能是此時想不通的事,到某一時刻,經某件事的觸動,一下子就釋然了。或者是簡單的一幅畫麵,經一番聯想與想象,你便一下子悟出很多生活的道理。雅戈爾的廣告,即給我這樣的感觸。

聯想賦予本文深廣的內涵。由一則普通的廣告,作者回想到了生活中的關愛,三個“回想”的內容彼此相關,互為因果。本是一則沒有生命的服裝廣告,作者調動聯想,竟得出些許生活的感慨,這樣的收獲可謂豐厚,這樣的方式可謂特別。

開篇回放畫麵,引人入勝。本文開篇簡潔,作者徐徐拉開帷幕,以細膩的筆觸描述廣告畫麵,給人以美的感受。

花魂何所係?其象征意義便是行文的主題哦。你能領悟其象征意義嗎?

短暫的花期,永恒的花魂

湖南張莉

依米花在那荒涼的戈壁灘紮根,而她——年輕的女大學生卻選擇在西部高原山區紮根。她本有許多選擇,盡可以到經濟發達地區去展示她的個人風采,去實現她的人生理想,去滿足父母的期望。但是,孩子們那對知識渴求的眼神留住了她,她的愛心使她放棄了她曾經的美好夢想,她繼依米花之後成為主動選擇惡劣環境的另一朵小花,依米花獨特,她也獨特!

依米花在生長,在生根;她也在成長,在奮鬥。開始的時候,她做出的這種引起“公憤”的抉擇,使她與父母決裂了,她並不快樂。但在發展這個落後山區的教育事業時,她真正喜歡上了這裏:喜歡樸實可愛的孩子們對她信賴的眼神,喜歡家長們對她信任的目光。她發誓,一定要讓這裏的孩子走出去,把這個落後的山區變成繁華的城鎮。依米花在戈壁灘上深深紮根;女教師在西部高原孜孜育人。

歲月流逝,冬去春來,她春花般的笑容裏透出憔悴。經過多年的奮鬥,孩子們就要成才,而為她治病的醫生卻心急如焚,“×老師,你可不能再拖了,你得住院治療,以便我們及時采取醫療措施,你得配合,你明白嗎?”醫生的話說得那麼急切、揪心。“能否再過一個月呢,隻要一個月就夠了,那時孩子們就畢業了,我也可以安心治病了。”“請不要拿生命開玩笑,你慎重考慮吧!”

一個月後,當孩子們踏上通往成功的旅途時,她欣慰地笑了笑,笑得如非洲戈壁上那無比美麗的依米花,讓人永遠無法忘懷。她的笑容刻在了莘莘學子的心裏,刻在了依舊破舊的黑板上,刻在了若幹年後許多師生的臉上。就在那一天晚上,她帶著最美的笑容走了,永遠地走了。這株曆盡艱難但依然美麗的依米花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如果,依米花和普通的花一樣,一年一度花開花謝,它還會讓人們那麼惋惜、珍視嗎?如果,生命沒有崎嶇坎坷的路程,平淡如水,它還會讓人們那麼回憶稱頌嗎?正是那長達五年的艱苦奮鬥,正是用整個生命換來的孩子們的成功,才使得她的美麗永恒。花期短暫,但,“花魂”永恒!

非洲的戈壁灘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通常,它要花費五年的時間來完成根莖的穿插工作,然後,一點點地積蓄養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麵吐綠綻翠,開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鮮花。尤其讓人驚歎的是,這種極難長成的依米小花,花期並不長,僅僅兩天工夫,它便隨母株一起香消玉殞。

這是老師給出的話題材料,我提煉出“短暫與永恒”這個辯證關係的話題。

標題富有象征意義。“花魂”何所係?是人和花共同的信念:為理想不懈追求,甘於奉獻。循著這個特別的意象,作者構建故事,刻畫人物,故事情節依此而發展,人物性格依此而彰顯。這個意象,便是全文的主線。

情感真摯打動人心。本文用一個女大學生的生命曆程來表現話題,行文緊扣“依米花”這一象征本體進行,故事真摯感人。

短暫與永恒,這一對充滿辯證的矛盾體,該在怎樣的論證中完成呢?

看似短暫,卻是永恒

湖南張宇雨

依米,沙漠中五年的艱苦成長,換來一生隻開一次的四色小花,並且兩天後便和母株一起香消玉殞。

曇花,經曆白天風吹日曬的考驗,換來夜晚芳香四溢的花朵,而這朵花在日出之前,將化為泥土。

蜜蜂,不知疲倦的勞作者,奉獻的是源源不斷的蜂蜜,自己食用的卻是僅夠維持生存的少量花粉,六個月後,它們的歸宿是在花前慢慢地隕滅。

有時我們被驕傲自大蒙蔽了雙眼,斥責冬天裏在寒風中掙紮的小草,鄙視行將飄零的黃葉,蠻橫地認為,它們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隻有人才有能力獲得永恒。但如果把人和千年古柏相比,那人又會顯得多麼無知與渺小,在經曆滄桑的古柏麵前,自己的生命是何其短暫。

我想,依米是永恒的,曇花是永恒的,蜜蜂是永恒的,古柏是永恒的,而人也可以成為永恒。

雷電風霜,日曬雨打,古柏統統接受,並把它們化作成長的養料。古柏以一種平淡的姿態、傲視一切的氣魄,看著戰爭與和平、憐愛與仇恨,永不凋零。

生命雖短,誌向卻長。依米握著開花的信念在成長;曇花抱著吐芳的願望在成長;蜜蜂懷著釀造的理想在飛翔,生命很短,但它們卻以短暫的生命譜寫永恒的生命樂章:無私的奉獻與堅強的意誌。這種精神是永恒,這種舉動是永恒。試問:大千世界,有多少種生物能達到如此境界?有多少種生物在抱怨,生命太短,要做的事太多,生活環境太差,獲得的太少?在無盡的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中,有的慢慢地墮落迷失了,有的在百無聊賴中死去,瞬間化為泥土。生命的意義何在,永恒何來?

與宇宙的年齡相比,與地球的曆史相比,難道一千年或者一萬年才可以稱得上永恒?我想,沒有誰可以做到生命長度上的永恒。當一種生物,在它有限的生命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生命力的強大、意誌的不屈、追求的頑強時,它便獲得了永恒。即使生命短暫,即使沒有嫣然綻開的蓓蕾,沒有四季宜人的溫馨,沒有潺潺流過心田的微笑,也要給人生留下一個永恒的腳印;即使今晚便化為隕落的星星,明朝依然會在冥冥中傲視群雄。

依米花雖然隻是大自然萬千家族中極為弱小的一員,可是它以其獨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昭示:生命一次,美麗一次。我思考著“短暫與永恒”的關係,若有所悟,寫下這篇文章。

行文扣題緊密,結尾意境深遠。本文緊承話題材料起筆,並以曇花、蜜蜂、古柏作類比,由其物質生命的短暫深入揭示其生命意義的永恒;結尾由物及人,進一步思考人的生命該如何獲得永恒。全文緊扣話題,結尾一段含義雋永,富有文采。

物有品,花有誌。在對花態的描摹中,你會賦予其怎樣的品性呢?

玫瑰的生命

河南王鵬飛

我最近迷上了泡茶。我的茶葉是一朵朵的玫瑰花。每次打開盒蓋,見到滿盒子含苞欲放卻已枯萎的玫瑰,我無數次想象這些玫瑰若還在園子裏,讓它們開放,那將是一種怎樣的美麗。它們幽幽的身軀靜靜地躺在盒子裏,再也不會醒來,卻又像帶著一腔期待。